英俊到學校了。路上發來微信,向我吐槽節后他表姐結婚的事情。說起他這位表姐,按輩分應該也是我的侄女或者外甥女,打小就比較有個性,很好的繼承了我那位表姐(也就是她的媽媽)的特點。再后來,聽說了她的一些事情,大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感覺。
而此所謂的個性,概括起來主要是精明和善于計算復雜的人際關系。這個特點很多老家的鄉親們都有,但太善于算計,在村里人看來并不是一個優點,尤其是將這種算計放在很親近的人之間。英俊和我吐槽的重點也在于此,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拿人不吃勁”(不拿別人當回事兒)。
先生的《江村經濟》系統的梳理了鄉村社會的這個特點。讀完前四章,對于社會學或者說人類學這門學科的特點已稍有了解,其一大特點就是梳理復雜的人際關系、社會關系,找出去存在的原因。而先生這本書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其將經濟作為一個切入點,以此分析鄉村社會的人際關系、宗親禮儀、婚嫁習俗。在80年之前,這實在是開天辟地之舉。
作為從村里出來的孩子,從小就耳濡目染鄉村社會與錢相關的事情。土地、農副業、婚嫁、祭祀、教育,這些剖開來看,都有傳承自祖先,并經現世改造后的經濟學道理在其中。只是以前未曾梳理過這其中的利害得失,多半認為是與人情世故或風俗習慣相關。
英俊昨天和我談起寒假他在家鄉的一些事情,他從長輩那聽到了很多關于陶家以前的事情,也想將家族的變遷寫下來。大抵與我現在想要做的事情契合,不過他想將重點放在陶氏家族的家史上。
今天讀了《微暗的火》第一部分,對于文章的結構又有了新的認識,納博科夫的卡片式寫作很有特點。寫作時,將內容記錄在不同的卡片上,不拘泥于連貫,而是將重點放在每個分散的段落,再將全書用一個大的故事連起來。這種寫作手法,對于鄉村故事的描述深有借鑒意義。畢竟村里家族相對較多,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歷史和故事,而各家族又共同構成了村落。若能將先生的方法與納氏的寫法相結合,也許是一個不錯的開始。
臨了告訴英俊:唱歌的人假正經,聽歌的人最無情。有時候,深入其中,理性便會被自己的一腔熱血沖淡,而置身事外又很難知然。想來若要長久的保持理性,可能需要時刻記著,世事多半有經濟的原因在其中,以此方能不偏不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