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價198的象拔蚌砍到68,你覺得自己賺了?錯!大錯而特錯!
旅行中,比“大景點”更吸引人的往往是那些路邊的“小景”;比風景更有趣的,是旅途上遇見的人和經歷的事兒。
在珠海“灣仔碼頭”海鮮食街,比海鮮更有“滋味”、更讓人回味的,則是那些高聲叫賣的攤販、酒樓招攬顧客的“部長”,和形形色色的食客們之間發(fā)生的故事。
看著他們之間的互動,就像是在觀賞一出“智斗”VS“暗戰(zhàn)”的活報劇……
來到靠海的地方,自然而然地就想吃點海鮮。和本地人一打聽,說灣仔碼頭就有個不錯的海鮮食街。知道“灣仔碼頭”這個名字是因為一個速凍餃子廣告,一直以為它是在香港,原來卻是在珠海。
看到食街的指示牌,拐進來卻是一條窄窄的老街,街邊都是些賣雜貨的小鋪,并沒有預想中的燈紅酒綠和熙熙攘攘。難道是我走錯路了?
繼續(xù)走了一會兒,昏暗的小街忽然被霓虹燈照亮,眼前是一排排燈火通明的海鮮餐館。原來海鮮街就隱藏在這不起眼的小街中。
臨街的都是些海鮮酒家,每一家都食客云集,人聲鼎沸,看上去生意很是興隆。難道這些以海鮮菜肴為主打菜的餐廳就是“灣仔海鮮街”?那你可就錯了,“灣仔碼頭”的精華可是隱藏在這些酒樓的背后呢。
穿過一家酒家的大堂,我立刻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一條長幾百米的街上,全都是擺滿了出售海鮮的攤位,至少有上百家檔口。
這些檔口出售的海產品真可謂是品種齊全,琳瑯滿目。海產品全都擺放整齊,有些品種甚至擺的非常有藝術感,比如那些生蠔、扇貝和海蝦。
夜色下的海膽和章魚,甚至還有了些“幽浮”和外星生物的感覺。
最有特色的是,與貨物生產的“前店后廠”模式相似,這里是“前店后攤”。小巷子的一側是海鮮酒店,另一側則是海鮮攤位。顧客到海鮮攤位前自行選擇海鮮,自己砍價購買,然后再提回酒店,交由酒店廚師代為加工成海鮮菜肴,顧客只需給酒店交付一定數額的加工費即可。
我站在攤邊,并不急著挑選海鮮,倒是津津有味地觀察起了這食街上來來往往的人。
因為已經過了“飯點”,來買海鮮的食客顯得稀稀拉拉,小販們也就多少有些懶散起來。有的在埋頭玩手機,有的在和“鄰居”聊天說笑,有的坐著看著檔口發(fā)呆。
還有一對母子不知在說著什么悄悄話,一時間笑逐顏開。
可一旦有客人走進海鮮街,就像是在平靜的小水潭里丟下了一顆石子,這些人馬上活泛起來,拉客聲和叫賣聲此起彼伏。
海鮮攤上雖然也有“明碼標價”,但也不知是無心還是有意,這些價碼前面總是被貨物或多或少地遮擋著,多了幾分不可捉摸的意味。而面對食客的詢價,攤販們也往往是“看人開價”。
來海鮮街買海鮮的人大體分成三種。
一種是從北方來的游客。在他們眼里,眼前的“生猛海鮮”相比北方的冰鮮更具有誘惑力,而且價格也比當地的海鮮酒樓便宜很多,所以一般都會挑選購買很多的海鮮,還特別喜歡買那些平時不太能買到的品種,像是龍蝦、象拔蚌什么的。面對檔口老板報出的“游客價”,他們通常也是按照各種旅行攻略上說的來個“攔腰斬”,最后以報價70%左右的價格成交。結果是游客心滿意足,檔口老板暗自偷笑,所以他們也是最受海鮮攤老板們歡迎的食客。
一種是本地人帶著朋友一起來“嘗鮮”的。他們對這里”輕車熟路“ ,購買海鮮也是挑選一些有當地特色的、性價比高的品種,比如說花螺、生蠔、瀨尿蝦(皮皮蝦)…… 海鮮攤老板也不啰嗦,直接開出”實價“,雙方迅速成交。
還有一種雖不是本地人,卻是”老饕“,深諳此間”討價還價“之道。他們走近一家攤販,聽了老板報的”游客價“,也不還價,直接走人,再到下一家問價;下一家的老板看到前面的情形,再開價通常都比前一家低了一兩成,如此幾家走下來,最后的成交價居然可以砍到原價的三分之一。最后付錢的時候,還能熟練地把攤主偷偷塞進袋里的小生蠔都挑出來,全部換成了大個的。
食街上的酒樓每家收取的海鮮加工費都是一樣的,所以各間食肆也得各出奇謀來招攬生意。海鮮攤附近就總有一些店里的服務員在攬客,說到他們店里加工,可以幫你在買海鮮的時候“講價”。我就看見兩個操著北方口音的游客們被一個相貌忠厚的“部長”攔下來,一番溝通之后,就帶著游客一起逛市場,幫著游客把價格講到滿意的程度。
酒樓后門等待顧客上門的“部長”
然而世間的事總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同行的朋友自詡"老饕",原本開價198元一斤的象拔蚌最后被他砍到68成交。可就在他得意洋洋地向我夸耀自己的“精明”的時候,卻發(fā)現三斤重的象拔蚌做出來的刺身卻只有一盤。酒樓的部長解釋說這叫“水蚌”,是攤販用“特殊方法”浸泡處理過的,里面都是水,切出來的肉確實不多。"老饕"朋友大呼上當,我在一旁忍俊不禁。
這種看起來白白胖胖的就是“水蚌”
海鮮街上“老謀深算”的還不只是攤販和“老饕”們。
我在另一家食肆門口就目睹了這樣一出:兩個外地小姑娘買了兩只大膏蟹,交給餐廳要求“清蒸”。端上來的卻是一盤的“姜蔥炒蟹”,而且分量不多,蟹膏也是星星點點。姑娘懷疑是被后廚掉了包,和服務員爭吵起來。
結果從后面跑出來個不知是廚師還是老板的兇巴巴的胖男人,振振有詞道,“你地想嚸啊?炒都炒了!炒了之后肯定蟹肉肯定會“縮水”!不然你再買兩只來我當場炒給你試試看?!” 最后兩個外地小姑娘只好息事寧人,一肚子委屈地吞下了這盤“炒蟹”。
一條不算大的“灣仔海鮮街”,卻容納了世間百態(tài),充滿了人間博弈,讓人或莞爾回味,或一聲嘆息。
故事之外,“灣仔碼頭”的海鮮本身還是很美味的。不管是生蠔扇貝海蝦膏蟹,還是花螺星斑龍蝦象拔蚌…… 怎一個“鮮”字了得!
一旦美食下肚,你就會覺得其他神馬的都是浮云啦。
不過最后小喵還得多囑咐一句:這里酒樓老板的數學可能都是語文老師教的,結賬時總是算多了錢,買單時還是自己算算的好!
作者介紹:
魔小喵:一只愛旅行的貓,和你分享有溫度的旅行故事和生活感悟。微博:@魔小喵旅行記
魔旅行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瀏覽更多魔旅行的文章,請關注“魔旅行”同名微信公眾號、頭條號,“魔小喵旅行記"同名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