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康力電梯》報第五期開始排版,從本期起排版由小徐負責。
晚飯后,搭干明車去蘆墟。他去編第二期《汾湖》雜志。
張舫瀾先生把嘉善送的兩種縣志拿出來給我看。萬歷嘉善縣志由章士雅主持,袁黃參與編纂。
張老師桌上有一份《千年古填蘆墟情況介紹之一》,里面主要是圖片,文字不多。此外,還有一封手書的信。張老師說,作者沈水官,松江蓮塘人,久居蘆墟,退休前供職于蘇州某建筑單位,搞建筑設計。幾年前,沈水官與張老師等五位蘆墟老人聯名上書蘇州市政府,要求修復古鎮。后來蘆墟召開座談會。目前,古鎮修復已在進行中。
張老師給我第五期《中華詩詞》、第一期《江海詩詞》和第一期《愿行》(江南佛教與文化研究學會)。
蘇州文友發來范煙橋《南社瑣記》文章照片。
張老師說,范煙橋《詞曲大家吳梅》刊登于1961年或1962年《江海學刊》。
收到孔網寄來的《上海文史資料選輯》(第五十七輯)和倪墨炎《現代文壇偶拾》。本期《上海文史資料選輯》中有“懷念柳亞子先生”專欄,選錄柳亞子的旅港日記和北行日記,同時刊登沈哂之、姜長林、胡道靜、孫繼林、鄭逸梅等人文章。
擬與張老師一起編一冊范煙橋《南社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