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天涯主編心臟猝死之后,中國科學院趙永芳研究員因勞累引起心臟驟停。以往還有馬季、侯耀文、高秀敏等優秀演員,均是心臟疾病引起的猝死。有研究表明,長期熬夜、飲食不規律、作息紊亂……這些都是高危行業的“標簽”,IT從業者、媒體、警察、醫護人員、主編、學生……這些行業都在高危“死亡名單”之上。面對這些高危職業,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
近些年,猝死事件屢有發生。總結出十大猝死危險行業,并采訪相關專家進行解讀。該排行雖不能一概而論、直接對號入座,卻能幫助大家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看看你的職業上榜了沒?
廣告狂人
危險因素:北京軍區總醫院心肺中心副主任和渝斌教授表示,有近半數以上的白領處于過度疲勞、勞累的環境中。一項網絡投票顯示,在經常加班的職業里,廣告設計師高居榜首。
建議:身體喊累要休息。經常疲勞是一種報警信號,它提醒機體已經超負荷了,此時應停下來,把大腦放空,調整工作節奏,不要給身心火上加油,拿健康甚至生命換業績。
白衣天使
危險因素:白天夜班連軸轉、患者家屬兩頭忙、門診一坐大半天、手術臺上忘時間……特殊的職業使命,要求醫護人員的工作不能有絲毫“差錯”。他們精神緊張,時常用腦過度、缺乏睡眠。
健康建議:抽空補充“正能量”。關注健康,要從忙碌的生活中找機會,給身心進行有益的調節。多注意調節自己的休息時間,一旦身體發出勞累的信號,一定要讓自己停下來。
IT工程師
危險因素:上海社會科學院亞健康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IT階層“過勞死”的平均年齡僅為37.9歲。長時間對著電腦編程、測評、調試,每天一個姿勢窩在椅子上。
健康建議:辦公室里巧運動。對IT一族來說,想辦法讓自己“動”起來非常有必要。待遇好的,可以在健身器材或者乒乓球、羽毛球等運動鍛煉半個小時,沒有條件的,可以通過跑樓梯或者原地的仰臥起坐、俯臥撐等無需器材的運動。同時也呼吁,互聯網公司在員工健康上多一些投入。
媒體人士
危險因素:中國醫師協會等機構發起的《第二屆中國城市健康狀況大調查》中,媒體進入透支行業的第4位。生活跟著新聞轉,不少新聞記者經常加班加點,日夜奔波。
建議:關注健康“信號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教授表示,中青年人心臟問題的誘因多是壓力過大、生活方式不健康。比如陶偉,在錄制節目后馬上長途旅行,身體連軸轉。
人民警察
危險因素:在姜子軍所在區域,60余名警員管理著12萬人口,警力嚴重不足。公安部的一項調查顯示,治安警察每日平均工作12小時,很多民警最大心愿是想“睡覺”。無論大神探還是小片警,都是工作忙、壓力大,甚至只能靠抽煙提神醒腦。
建議:杜絕煙草少喝酒。抽煙、酗酒、熬夜等,都會給血管帶來不可逆轉的損傷,導致心血管突然發難。
一線工人
危險因素:中國醫師協會發布的“中國十大健康透支行業名單”中,制造業高居榜首。枯燥壓抑的工作環境、重復呆板的機械化動作、經濟壓力等,使之成為健康的高危崗位。
建議:定期體檢不可少。心臟性猝死可由各種心臟原因引起,在1小時內以驟然意識喪失為前驅,直至自然死亡。
莘莘學子
危險因素:中國健康教育中心2011年對全國10余個城市大學生的調查數據顯示,大學生飲食和運動方面的現狀堪憂,50.2%的大學生沒達到推薦的每日運動量。平時埋頭上網、游戲,期末埋頭沖刺,成了很多當代大學生的寫照。
建議:別把壓力拖最后。心理學家發現,把事情拖到最后,會面臨巨大的時間壓力,并且充滿憂慮、焦灼和內疚感。老話常談,勞逸結合很重要,最重要還是找到學習方法。
網絡店主
危險因素:每天一睜眼就對著電腦,見縫插針地吃飯、打包、發貨,睡覺時腦袋里還嗡嗡響著買家的對話聲、咨詢聲、質疑聲等。開網店這一看似新鮮、簡單的職業,背后卻是幾乎是“24小時工作制”狀態。
建議:規律作息保平安。可以給自己定個相對規律的作息安排,比如早餐補充雞蛋、牛奶,中午小睡半小時,下午吃點零食、外出走一圈,晚上12點之前關電腦休息等,不要把壓力全部集中一起。
演藝明星
危險因素:有調查顯示,人前光環的背后,約1/3的明星都在喊累。很多演藝人士要靠藥物才能保證睡眠,紛紛感嘆“每天都在工作”。
建議:勞逸結合有計劃。心血管疾病大都是由于工作壓力過大、過度勞累、生活不規律、飲食不節制誘發。
運動健將
危險因素:有研究稱,在美國,每三天就有一名年輕運動員死于潛伏的心臟病。“更快、更高、更強”,超負荷的運動導致心肌缺血。
建議:不當第一也快樂。冠軍的光環讓每個人心馳神往。然而,美國和加拿大的研究人員發現,第一名的壓力最大,而第三名的快樂感最強,生活也更幸福、輕松。
從疲憊到過勞死只差5步
打不起精神
這個階段的人常覺得不如以往那么精神百倍。此時人體吸入的氧氣量減少,血液中氧氣濃度與血糖值下降。于是身體發出警戒,告訴你“我已經疲勞了”。
要消除這種疲勞非常簡單,每天深呼吸5次即可,能提高肺活量,增加腦供氧量,解除疲勞。吸氣時,先使腹部膨脹,然后使胸部膨脹,達到極限后,屏氣幾秒鐘,逐漸呼出氣體。呼氣時,先收縮胸部,再收縮腹部,盡量排出肺內氣體。反復進行吸氣、呼氣,每次3~5分鐘。此外,還可以攝取少量甜食,迅速補充體能。
昏昏沉沉
這個階段的人不但身上沒勁兒,而且整個人都昏昏沉沉的,甚至還會莫名沮喪。此時人體血液中的氧氣濃度與血糖值持續下降,導致肌肉或內臟組織陷入氧氣與營養不足的困境。
除了深呼吸外,每天還需做一些輕度體操,如打太極拳,讓僵硬的部位獲得伸展,恢復正常血流。還可以做廣播操中的擴胸運動,堅持10~20分鐘才有效果。此外,下班后最好泡個熱水澡,堅持晨練,以恢復活力。
渾身酸痛
這時的人會感覺體力透支,早上不愿起床,肩膀、背部、腰部等總是酸痛疲倦,皮膚暗沉,暴瘦或肥胖,焦躁易怒,有人還會拉肚子,體溫低,睡覺磨牙。
此時是抵御疾病上身的最后屏障,要注意保暖,每天睡夠8小時,睡前不要劇烈運動,以提高睡眠質量。如果條件允許,最好休假一周。依賴咖啡、濃茶、藥物的人要改掉這些習慣,以免身體陷入惡性循環。
開始得病
除了身上疼痛外,還會有青春痘、口腔潰瘍、牙周病、胃炎、便秘與食欲不振等癥狀,甚至還會輕度憂郁。
這個階段的人應及時到醫院體檢,解決已有的健康問題,并捕捉尚未“萌發”的疾病。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睡眠、運動,至少堅持1周以上,讓身體恢復原有的步調。出現憂郁情緒切不可濫用藥物,可通過找朋友聊天,參加團體活動等方式調節,不能自我調節的可以尋求醫生的幫助。
癌癥潛伏
如果不重視疲勞的前四個階段,任由其發展,40歲后大病就會不時纏身,頸椎病、胃病、冠心病等都可能找上門,甚至癌癥也會悄悄侵襲你。一旦踏入這個階段,輕者需要幾個月,重者需要幾年的休養生息才能恢復。或者,可能還會有更嚴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