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一位同事的朋友圈:
“這個點才下班,今天還是周末,真不知道有啥意義。”
當時的時間是晚上9點50分左右。看到這條信息,我第一反應是大家真的很辛苦,最近幾個月生產同事們周末連續加班沒有休息過,有點不忍心。我就回了一條信息:
辛苦了,付出一定有回報。
這句話聽起來很官方,絲毫沒辦法讓人感覺到誠意,非常像領導忽悠下屬的迷魂湯。我能充分想象這位同事看到回復的表情與內心,但我還是決定回復這個信息。
你猜對了,我是他主管。這聽起來讓人很絕望。
學會釋放壓力。
我的回應包含兩個信息:
接收他的傾訴或抱怨。
給予正面(如果他認為是正面的話)反饋。
我覺得這句話能夠奏效,至少在他冷靜24時后能夠奏效。
很明顯,我們都面臨不小的壓力,事業、生活、家庭、朋友、親人等等。你無法滿足所有人,勢必就會有人給你不痛快,如果你能忍當然很多事情會隨著時間過去。如果忍不了,那就找個其它途徑發泄出來(不要做壞事)。這種抒發壓力的方式很正常,而且也是大家常用的方式,包括我在內。
學會分享壓力
別扯了,誰愿意分享你的壓力?
每次跟朋友聊天完了,是不是覺得心情舒暢了很多?在跟朋友聊天時會很容易談到一個話題,就是最近怎么怎么不順心。不是被Boss點名批評了,就是跟老婆吵架或者車子被哪個熊孩子刮了。你不是完人,自然會有人抱怨。這很正常。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眼里,但這些壓力可能放在另一個人看來并不算什么,那么同他分享你的壓力并不會對他代理什么影響,而你自己卻可以卸掉不少包袱。遇到有主見的朋友,能幫你出謀劃策當然更是最好不過了。如果只是單純的聆聽者,那么靜靜的接受你的壓力反而也是一種安全的交流。
終究沒有人喜歡把自己的麻煩拋給別人(奇葩除外),感同身受的體驗也能讓自己更有智慧,不用親歷這些不好的事情就知道如何化解。而這些就是當初你接受到朋友的壓力,對你來說這叫經驗。
學會調整自己
慣性可以幫助你,也可以毀滅你。
一個人習慣了做某件事情,很容易放棄思考,憑著肢體的慣性來做事。壓力也一樣,如果你只是憑著慣性來解決壓力,那始終壓力也會隨著慣性而來。
人對未知的東西最容易有恐懼感,尤其是從自己熟悉的環境到一個陌生的領域。如何克服自己對未知的恐懼,我采用的辦法是:
1. 小范圍主動嘗試
2. 把陌生的大塊任務切分成熟悉的小塊事項
3. 記錄完成事項的列表
4. 不過分追究自己的責任
嘗試與朋友討論也是一種方式,自己影響自己通常都比較困難,如果是朋友尤其是比自己厲害的人影響自己那會容易很多。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喜歡跟比自己更年長一些的人溝通,因為經歷與閱歷是無法很快積累的。
學會接受自己
承認自己的不足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對好勝心比較強的男生。
當我們想要變成更好的自己時,才不愿意承認自己的不足,至少從這點上看還是積極的。這是個充分條件,但不是必要條件,尤其是當你面臨巨大壓力時。
其實,有一首歌可以表達所有。
第一
要保持希望
在每天清晨太陽升起
不用太在意
這一手的遺憾
用一片面包
解決你的不安
別擔心
沒人經過你的未來
沒人駐足你的現在
第二
切記不要與自身的平凡為敵
也沒有必要
把自己變得不像自己
你曾慌亂過你的年華
實然
你們的一天都一樣
面對是同一個
同一個太陽
第三
與自己所處的現在促膝長談
寫生命中所剩不多的情感
這世界不會再為你改變
只怕
就任其消耗殆盡
或者用力地喘息
--- 許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