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接著來品品如下幾篇詩詞作品:
七律·歲月如歌(艾思)
落花流水意纏綿,
歲月如歌結詠緣。
唐宋詩詞工韻律,
明清曲賦探源泉。
猶期后浪推前浪,
更喜青年勝老年。
國粹弘揚凝眾力,
奮蹄輕騎更揮鞭。
艾思老師是一位酷愛古詩詞的長者,這首作品格律不錯對仗也工穩。但請容我吹毛求疵一下 : 頷聯的對句“明清曲賦探源泉”中的后三字是不是有些擠韻了呢?
何謂“擠韻”?即用了與韻腳相同韻母的字,這樣就干擾了音律美感。所以在格律詩創作中我們應該盡量避免。
當然,此作如果在遣詞造句上更靈動一點的話相信表達的效果會更好。
新荷葉·流年似水(汐水之畔)
夜半難眠,窗前瘦影孤零。魚雁橫斜,任他眸里飛星。光陰細數,又得添、惆悵回縈。流年如水,未能因我留停。
回首今生。從來逝水浮萍。勞碌年年,到頭空剩虛名。今宵問酒,壺中客、安可分明?俗塵應是,疾風無影無形。
這首“新荷葉”是趙彥瑞體。作者寫了兩首,我挑了其中一首來說說。
此作個人覺得上片好于下片。下片承接略為生硬,平實的敘述多了就會影響詩意的表達。
通篇抒發了對似水流年的無奈,但還是缺乏抓人的句子,貌似沒有表現出平日的水平。
清平樂·夜歸(雨夜那閃燈)
夜深野曠。月近貍貓藏。岸柳影
疏蛩聲漲。橋過吱吱作響。
村口老廟憂傷。猛犬狂吠聲揚。
舊宅昏昏暗暗,一家老幼鼾香。
這是一首很有生活情趣的小詞,其手法讓我想起馬致遠的“天凈沙”,通過白描的手法描述了夜深歸家的情形,結句“一家老幼鼾香”與馬致遠的“斷腸人在天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不足的是上闋的“藏”字雖為多音字,但在此應為躲藏之意,所以讀平聲就意味出律了。可作者說找不到更好的字來取代,遺憾啊。
永遇樂·懷師(一江)
歲月如歌,流年荏苒,晨露難秀。孤柳斜陽,寒池碧水,吹起波成皺。浮云落日,繁華似錦,無奈又歸更漏。憶當初、春風化雨,濯染李桃苗豆。
訓經傳道,磨石成器,教諭初心依舊。四十余年,未曾稍忘,蒼首形容瘦。星移斗轉,花開花謝,幾許冷潸盈袖。人皆嘆:先生古矣,孰逾左右?
我記得這位是第一個投稿九洲詩詞的作者。首先這無疑是一首靠譜之作。其中“孤柳斜陽,寒池碧水”也作了對仗處理,所以應該不是填詞新手。
字里行間可以看出作者對恩師的切切緬懷。情景交融較好,不失為佳作。
七律·流年似水(巧說詩語)?
人間愁苦何能免,只在流年似水中。
錦瑟韶華尤可貴,蹉跎歲月亦從容。
圓缺悲喜隨今世,冷暖陰晴伴此生。
莫道君心難放下,且將杯酒送春風。? (新韻)
首先,作為新韻格律是沒問題的。但首聯過于平實,不夠抓人;
頷聯“錦瑟韶華尤可貴,蹉跎歲月亦從容”貌似對仗工整,但稍顯空洞;
頸聯“圓缺悲喜隨今世,冷暖陰晴伴此生。”很顯然合掌了。
所謂“合掌”,就是出句與對句完全同義或基本同義,此為詩家所忌。所以應該加以重視,不少初學者易犯此忌。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我們都是在學習的路上,我們都不是“專家”,偶爾當個“磚家”玩玩。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