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麥穗
如果你覺得生活容易,一定是有人替你承擔了那份不易。
晚飯后,鄧叔叔帶著他的小兒子來我家敲門。照例,拿出手機。我就知道有問題了。每次他有問題都會來找我幫忙,這次又是什么呢?
手機上赫然顯著閱讀未提交,已閱讀未提交。旁邊還有日期。“老師讓在手機上交作業,不知道怎么弄。xxx你快幫忙看看”鄧叔叔喊我的名字。
我以一種平靜的心態拿過來,鄧叔叔七八歲的小兒子就站在旁邊乖乖的看著也不多話也不搭腔。我媽媽熱情拿出小吃遞到他手里,搖搖頭也不接。
我點進去,手機在我手里劃了又劃。在腦袋迅速整理應該怎么去解釋這個陌生的操作。鄧叔叔出奇的耐心也不著急,我脫口而出一句:其實這個很簡單,就是xxx…“快教給你弟弟,叫他學會,我聽不懂”。
鄧叔叔打斷我的話,我只好安靜的耐心的教這個弟弟。甚至不遺余力的輔導起了功課。但是我驚訝的發現。已經一年級的弟弟握筆姿勢竟然用手夾著筆,怎么看都像是刻字。本子上的字,筆畫都是反的。
我多次提到鄧叔叔可以在家輔導弟弟寫作業。指正這些簡單的問題。鄧叔叔卻說我也不會。只是遇見弟弟彎腰時會擺出爸爸的姿態,及時糾正道:“頭抬起來,沒上好學先學會戴眼鏡嗎”
我才知道,他是時刻關注自己兒子動態的。也許,這就是期盼。殷切的目光背后,對你承載太多愿景的期待。我們卻常是忽略了:每一句嘮叨背后的含義,他也是包含著父母的另一種關注吧。
想起去餐廳吃飯,隔壁桌爸爸拿著一張單子面無表情的問吃飯的女兒。“熱狗是什么?”女兒順便指指盤中饅頭夾著一個腸。“燒鵝又是什么?”女兒指了下米飯團。
中餐廳的收費不是太貴。爸爸眼前的桌子是空的。顯然他并沒有打算在這兒吃。我邊吃邊聽他說。什么媽媽在家也能做啊,太浪費錢了云云。我在想,能不能讓孩子好好吃頓飯。
就在我起身打算走時,那位女孩兒也吃完了。爸爸又在說:你不用管爸爸,只要你吃好了爸爸怎么著都高興。在學校里聽老師的話,好好學習,送你是去上學不是去享受的。
似曾耳熟的話語,我眼眶一熱。那個不善言辭不善表達的父親,總是用最笨拙的方式表達著他的愛,為了不辜負這份期盼。所以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加個班就哭天喊地,生個病就世人皆知,看個書就daydayup,早個起就感動天地。恕我直言,你在KTV里哭唱著父親,可有用實際行動去證明過自己。
努力的意義不只是為了證明自己,還是為了曾經吹過的牛皮。
他們在為我們努力,我們不能倒下,殘酷的世界里,倔強與我,相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