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父親節,在已身為人父的第五年,我想說,對于這樣的節日,父親們似乎沒有那么熱衷,孩子們也不如慶祝母親節一般大張旗鼓。
也許是父愛和母愛的區別,作用在孩子們身上的不同反應。精神分析社會學奠基人,心理學家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寫道,母愛和父愛的區別,在于愛的無理由。如果家中有兩個以上的孩子,媽媽最愛的永遠是最弱小的,爸爸最愛的永遠是最討巧的。對于成人后過的不順意的孩子,媽媽總是想多幫幫,甚至讓其他孩子多幫幫,而爸爸則會把注意力放在最給他“長臉”的那個孩子身上,因為爸爸的愛有理由,媽媽的愛無理由。
寫下這些,只是覺得對于有父親,也做了父親的自己來說,過“父親節”有一些愧疚。雖然,很多人覺得我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為孩子做了很多,但我明白,我的愛有理由,我還不夠無私和博愛,我比媽媽做的少很多。
在中國文化的語境下,父愛是威嚴的,是權威的,在更早的傳統文化中,父權是家中的“皇權”,不可侵犯。這也造成了很多家庭中的父愛缺位,因為父親說,他們在賺錢養家,在社交應酬,他們只能在陪伴孩子和功成名就中進行取舍。我不知道有多少父親在做著這樣的判斷,我也不知道家庭,或者說孩子對于他們意味著什么,是給長輩們的一個交代,還是給世人展示自己是正常人的憑證。
我想說,孩子對于一個男人來說,是上天賜給他的最好的禮物。
孩子可以讓男人認清最真實的自己,
孩子可以讓男人享受最透徹的快樂,
孩子可以讓男人咽下最苦澀的痛苦,
孩子可以讓男人成為更完美的自我。
但,首先,你要和孩子在一起,
然后,你要用心的和孩子在一起,
再然后,你要把孩子當成鏡子,來反思自己,來改變自己。
最后,我想和所有父親說,父親節也許不是用來感激父親的節日,而是讓父親來反思自己的反思日,反思我們為自己創造的這些生命是否盡責,反思我們是不是因為和孩子的羈絆而變得更好,至少于我,如此,于你,也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