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采桑子·群芳過后西湖好》原詩、注釋、翻譯、賞析
【原文】:
采桑子①
歐陽修
群芳過后西湖好,狼藉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注釋]
采桑子;詞牌名。又名《丑奴兒》、《丑奴兒令》、《轉(zhuǎn)調(diào)丑奴兒》、《羅敷歌》等。
【群芳過后】百花凋零之后。群芳,百花。
【西湖】指潁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陽縣西北,穎水和諸水匯流處,風景佳勝。
【狼籍殘紅】殘花縱橫散亂的樣子。殘紅,落花。狼籍,同“狼藉”,散亂的樣子。
歐陽修致仕后,隱居潁州西湖作了一組《采桑子》詞,共十首,此詞是第四首。
【翻譯】
百花過后的暮春,西湖風景依然美好,凋殘的落紅,任游人踏得狼藉遍地,漫天飄飛的柳絮迷迷蒙蒙,垂柳拂著欄桿,整日里暖風融融。 喧鬧的笙歌散盡,游人離去,我才頓然發(fā)覺西湖之春的空靜,心中感到很失落,回到屋中,我垂下窗簾,一雙燕子穿過細雨蒙蒙,翩翩回到巢中。
【賞析】:
本篇為詞人晚年退隱潁州時所作組詞《采桑子》之一,《采桑子》共有十首,此為第四首。詞中描寫“群芳過后”暮春時節(jié)西湖的殘春之景,卻無傷春之感,而別有一番朦朧迷離之美。詞人以輕快的筆調(diào)描繪了一幅清幽靜謐的潁州暮春畫卷,雖通篇寫景,但也從字里行間婉曲地抒寫了詞人靜閑自適的曠達情懷和恬淡的心境。
起句統(tǒng)領全篇,“群芳過后”的西湖,讓人頓覺惋惜傷感,但詞人卻覺“好”,足見其心情閑雅舒適而又情懷曠達。下面三句分寫“西湖好”,鋪陳渲染首句?!袄墙鍤埣t”滿地落花殘紅,寫西湖岸邊地面之“好”;“飛絮蒙蒙”,漫天柳絮飛舞,言空中之“好”;“垂柳闌干盡日風”,垂柳掩映著華麗的欄桿,隨著和煦的春風搖曳起舞,寫周圍環(huán)境之“好”。這三句具體描寫“西湖好”,反襯出詞人的幽微的情態(tài)。
“笙歌散盡游人去”承接上片“盡日”,展現(xiàn)出此時環(huán)境之清幽,然“笙歌”未散,“游人”未去之時,西湖的笙歌繁華可想而知。所以“始覺春空”,這才覺得春去樓空,于是慢慢地“垂下簾櫳”,卻看見雙燕穿過濛濛細雨翩翩而歸?!凹氂曛小焙魬掀氨M日風”,點明了氣候的變化,從而揭示出時間的推移。詞中多用白描手法,尤其前后兩結(jié),雖無修飾,卻頗耐人尋味。劉永濟《詞論》曾贊:“《采桑子》前結(jié)‘垂柳闌干盡日風’,后結(jié)‘雙燕歸來細雨中’,神味至永,蓋芳歇紅殘,人去春空,皆喧極歸寂之語,而此二句則至寂之境,一路說來,便覺至寂之中,真味無窮,辭意高絕?!?/p>
整首詞情景交融,以動顯靜,動靜交錯,而語言清麗,風格空靈。今人唐圭璋《唐宋詞簡釋》中評價曰:“此首上片言游冶之盛,下片言人去之靜。通篇于景中見情,文字極疏雋。風光之好,太守之適,并可想象而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