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此書:
丁立梅,被譽為當代最暖人心的作家,文筆細膩清新溫婉,意境雋永。在這個繁忙浮躁的世界,品讀他的文字,體會刻骨銘心的柔軟。
丁立梅女士撰寫的《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這本書,從書名便與眾不同,它讓人感到暖,是從發梢暖到腳尖,是從每一寸肌膚暖到拳頭大小的心窩的。這本書在封面設計上也采用了暖色調。其上綴著數朵粉色花瓣,想象著花瓣洋洋灑灑,落在心上,我捧著書,有一縷清芬襲來。
她說她喜歡這樣一種狀態:太陽很好地照著,我在走,行人在走。微笑,我們對面相見不相識。心里卻萌生出淺淺的歡喜,就像相逢一棵樹,相逢一朵花。
在《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中,我看到了她的童心未泯,感受到了她掌心的溫暖,聽到她的喃喃細語,亦聞到了她靈魂的香氣。她說:“活著的最好態度原不是馬不停蹄一路飛奔,而是不辜負。不辜負每一場花開,不辜負身邊一點一滴的擁有,用心地去欣賞,去熱愛,去感恩。每時,每刻?!?/p>
感人文段作品回眸:
《愛到無力》中,丁女士同兄弟姊妹回鄉下過年,年事已高的母親記性不好,可子女愛吃的飯她依然記得清楚。最為感動的是往年我們回到家之后總是兄弟幾個兄妹幾個在家中聊天啊,媽媽一個人在廚房里忙碌,等到我再進廚房,鐘已敲過十二點了。太陽當頭照,我的孩子嚷餓,我去看飯熟了沒。母親竟還在切芋頭,旁邊的籃子里,晾著洗好的青菜。鍋灶卻是冷的。母親昔日的利落,已消失殆盡。看到我,她恍然驚醒過來,異常歉意地說,乖乖,餓了吧?飯就快好了。這一說,差點把我的淚說出來。我說,媽,還是我來吧。我麻利地清洗鍋盆,炒菜燒湯煮飯,母親在一邊看著,沒再阻攔。母親真的老了。文中說“母親猶如一棵老了的樹,在不知不覺中它掉葉了,它光禿禿了,連輕如羽毛的陽光,他也扛不住了?!蹦赣H為了兒女一刻不停的忙碌著,蒼老著,這就是母親。母親真的老了,老得那么無聲無息,以至于丁立梅女士幾度落下淚來。
人生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只顧著風雨兼程朝前飛奔的人,不經意間,也許會突然發現父母鬢角的白發,也許會突然察覺到父母面龐上密布的皺紋,也許正等著自己的是父母的病危通知書……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費了多少時間、精力去和陌生人打好關系,卻視父母的叮囑問候為啰嗦嘮叨,我們甚至有時會朝他們叫嚷謾罵。但他們始終如一地愛你,愛到無力。
《他在歲月面前認了輸》中,寫到人生就是一幕沒有彩排的舞臺劇無法快進,無法后退,無法暫停就算錯誤百出,也得繼續演下去。
人顯得脆弱太多了!
父親的衰老在悄無聲息著。昨天那個健碩的男人送我上大學時背著我的行李大步流星走在前頭,再大的城他也能摸到路那個后背像一堵厚實的墻。
今天那個他竟然在商場門口轉圈,根本找不到方向了,他在我家沙發上坐碰翻掉茶幾上一套紫砂壺;她進衛生間洗澡,水漫了一衛生間;我囑咐他關湯鍋,結果湯溢得滿煤氣灶都是;和我聊天,話卻很少,只是傻笑點頭去買鹽,到了小店卻忘了什么父親??!
幾十年,一晃而過,就像林子里刮過了一陣風,過了就過了。是的,我們的翅膀終究是會變硬的,父母的雙臂也攔不住我們年輕熾熱的心。我們跌倒了再站起,再摔再站,直到自己擁有了一個新家庭。而父母從出手干預到提點建議再到倚靠門前默默嘆息,最后到年老體衰愛到無力,自打這孩子出生以來,他們的靈魂就一直游離體外,隨孩子一路前行。這凡塵到底有什么可留戀的?原來,都是這些小歡喜啊。所以,《不要對那個人叫嚷》。
它們在我的生命中,唱著歌,跳著舞。活著,也就成了一件特別讓人不舍的事情。
以讀帶寫作文課簡案(二)
拓寬文章寬度,共讀丁立梅
————真實的情、插敘的手法、雋永的收尾
1、學生自讀。丁立梅的散文4到5篇選其中最喜歡的句子跟大家分享。
《一團粉紅,一團鵝黃》《六只柿子》《不要對那個人叫嚷》《在歲月面前認了輸》
2、在賞析真情的基礎上共賞幾篇文章的寫法。
一插敘手法的運用及作用。
二細節刻畫的幫襯作用。
三結尾語言雋永的意境美。
采用講分析總結的方法都讓學生去發現去總結。
3.口頭作文
《一起走過的十年歲月》
一鼓勵學生大膽表述自己的故事。
二在原基礎上適當調整順序敘述順序,運用插敘手法。
三有意識引導學生把結尾升華成哲理性的結尾句子。
4、摘錄丁立梅散文優美語言
5、課下作文題目
一《歲月》
二話題“記得”
三自選她的作品品讀。
學生讀她作品展示:
讀丁立梅《靈魂的枷鎖》有感
? ? ? ? ? ? ? 學生 ? ?李柯欣
愛往往帶給人的是無盡的幸福與溫暖,但有時也會成為一個靈魂的枷鎖。
在丁立梅的這篇靈魂的枷鎖中,很不幸,我看到的是一個生命的逝去,也很幸運,我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愛文中一個正值18歲的男生因家境貧困而得到了資助,但也正是這資助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最終從六層樓上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還沒開好,花的生命,那音樂也敲擊了我的心靈。
首先,這個男孩是不幸的原本幸福的家一一場車禍而支離破碎,而他的前程也因此面臨著巨大的威脅,而他又是幸運的,在沒錢讀書時恰好有人伸出了援助之手,一切看似那么美好,但我卻看出了背后的陰暗,無論是捐助人的鼓勵還是老師的期望,更在于父親的囑托。這些看似無私的愛都在有形無形之中給男孩增加了沉重的負擔。正因為有了這些期望,他才會更努力,直到把自己逼進了死亡的胡同。他知道自己要加油,知道自己要努力,但這反倒成了致命的枷鎖,將他牢牢鎖住而死亡則是最好的解脫。
有很多人將這一結局歸罪于男孩的懦弱,但正如作者說的那樣,殺死這孩子的不是她的脆弱,而是援助者的援助,我甚至可以想象出來男孩在深夜獨自一人哭泣時的樣子,受到老師批評時心灰意冷的樣子,還有父親失望的眼神叫他擊斃的樣子這么多痛苦,他又能說給誰聽這么多的愛,他又怎么承擔的起也許吧,因為捐助者還有老師都是出于好意,可這變了質的援助,這赤裸裸的施舍,就像戴了面具的愛揭開它顯露出的只有痛苦與自卑,但如果換成一個鼓勵的眼神與微笑,我想結果便會不一樣。
我也曾做過這樣的蠢事,我曾經拿著我的壓歲錢去給班長一個貧困的學生,而他當時的臉上布滿羞怒痛苦。我這輩子都忘不掉,也正是這荒唐的舉動,就帶了面具的愛,造成我們之間永久的隔閡再難痊愈。
愛有時像痛苦一樣絕望,稍稍一碰便痛徹心扉。
愛有時像金錢一樣冷漠,輕輕一給便遍體鱗傷。
愛有很多種,但愿你不會選擇最愚蠢的那一種,傷了別人也痛了自己。
愛不需要戴面具。
(有生如此,表述自己的看法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