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和2月,我忙著生娃和坐月子。不甘寂寞的我,3月開始寫手帳。這次手帳認真寫了一個月,一不小心寫滿了整個3月。現在自己欣賞著3月份滿滿的字跡和內容,內心油然有種充實感。2016年過去了四分之一,看著手帳,瞬間有種覺得自己沒有“白活”的趕腳。現在每晚我都有種“上癮”的感覺在寫手帳,我嘗試著總結一下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心理機制。
小確幸:微小而確定的幸福就是寫手帳給我帶來的感覺。每天早上會寫下一天當中需要完成的最重要的3件事,然后晚上10點半,我開始回顧一天的際遇,開始寫反思,寫小確幸,寫啟發,中途還會裝飾一下我的手帳內容。所以每天我寫的東西內容其實很豐富,幾乎也包含了我所有的喜怒哀樂。這也是為什么我在回顧自己整個3月時,覺得自己沒有白活!一開始,我跟很多人一樣不知道要寫些什么,所以我從記錄每天的小確幸開始寫起。后來關注古典推出的打卡模式,于是加進了每天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三件事以及感悟和反思。漸漸地在寫的過程中,內容逐漸開始豐滿起來,思緒也比較有條理起來,因為模版的設定讓潛意識關注的東西也開始明確起來。這樣的寫法,感覺在整理自己腦子里的思緒,讓整個人的心態會輕松起來。
藝術感:長期學習理科,對文史藝術已經鈍化的我,因為手帳,藝術細胞最近稍稍被喚醒了一下。色彩分明的筆,可愛清新的膠帶和貼紙,讓我覺得自己充滿了萌萌少女心!因為有時候會考慮如何使用膠帶和貼紙,這順便也激發了我一點點地創意排版。這對長期深陷理工界的我來說,帶來了一種可以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搞藝術創作的竊喜。(理工界的親們,這個黑鍋你們可以不背哈)關鍵是,寫完手帳,欣賞一下,感覺跟美沾了點邊,心情的確會很好!
吸引力法則:我喜歡做規劃,喜歡暢想未來,做一下白日夢。所以每次年初的時候就跟打了雞血一樣,羅列了很長的愿望清單,平時有靈感還會將清單升級。列計劃,做規劃,談理想這些都會給我一種幸福感,有的時候還能對迷茫和憂傷起到很好的療效。很多人會質疑說,寫那么多計劃能完成嗎?其實我是這么想的,我寫10條,能完成6條已經是很不容易了。那我干脆寫個15條,能完成8條,是不是就比完成6條多了2條。那寫完就忘了怎么破?那請把本子帶在身邊,請每天翻閱他。一般會忘的人說實話心里根本沒有重視自己的計劃,也不相信會實現。這樣隨意的態度,說實話,到最后也真的是實現不了。所以不要給自己設限,認真地寫,寫的越多越好,因為很難講,自己寫的愿望在什么時候會實現。比如年前我寫下了一條有關會社的發展,要實現跨界合作。當時我沒有概念要如何實現跨界合作,甚至也沒想好跟誰合作。但就在3月,電臺找我們合作,想讓我介紹我們會社有趣的人去電臺做分享,給大家的生活帶來一點啟發!還有位創業者,他了解了我們會社的大致情況后,竟然愿意提供一年免費的工作室使用權!當時我就驚嘆于吸引力法則太神奇了!所以我更加愿意大膽地去寫手帳,因為真的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