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大學生總懷念過去的高中?
幾天前,我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大一妹紙發了這么一條說說:
大學上到現在終于明白,為什么曾經可以一天上十幾節課從早到晚都覺得天經地義,而現在一天三四節課就累得要死。因為曾經的教室像半個家,我們總是說,我的水杯在教室,衣服在教室,筆記本在教室。而現在,幾乎再也沒有用過“回教室”這個詞,而是變成了“去教室”。丟了的恐怕不是學習的動力,而是那半個家的歸屬感吧。想到關于那個小時代的一切就哽咽。一次高考,考散了一撥人,可能這輩子都無法再見到。曾經無時無刻不想要掙脫的被自己在心里罵了一萬遍的高中,現在發現卻是我們再也回不去的天堂。
看完這段話后,讓我想起曾經被很多人分享的一小段文字:
高中里喜歡你的人會沖你笑,
大學里討厭你的人會沖你笑;
高中里幾句話就是哥們,下次一起玩就會叫你,
大學里幾句話就算認識,下次要幫忙就會找你;
高中里男生有了矛盾會打架,和了之后還是好朋友,
大學里男生有了矛盾會沉默,崩了之后朋友沒的做 ;
高中里女生之間要好可以好到連上廁所都一起去,
大學里表面和你好到一起去廁所的女生你不一定知道她心里想的是什么;
高中里漂亮女生就是憑實力,
大學里漂亮女生一半是畫出來的;
高中里每天課很多,但仍然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大學里每天課不多,但總沒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高中里教室一下課很熱鬧,
大學里教室一下課很沉悶;
高中里大家不在乎當不當干部,
大學里一堆人挺把當官當回事;
高中里生活圈子小,朋友圈子大,
大學里生活圈子大,朋友圈子小;
高中里大家心胸很開闊,一點事過去就過去了,
大學里有人心胸不開闊,為一點小事生半天氣;
高中里朋友之間嘴上很不客氣,其實好的要死,
大學里朋友之間嘴上特別客氣,其實未必多好;
高中里覺得現在開放的孩子真多,
大學里發現這代人傳統的也不少;
高中里有特長的人受歡迎,
大學里沒有人真正受歡迎;
高中里對任何事大家會給出自己的第一反應,
大學里對任何事大家會隱藏自己的第一反應;
高中里別人會正面回答你的問題,
大學里別人會迂回回答你的問題;
高中里你開心不一定會去喝酒,
大學里你不開心一定想到喝酒;
高中里大家沒什么錢,但并不寒酸,
大學里大家寬裕一些,但整天喊窮;
高中里可以很多人一起玩,
大學里卻是分堆玩;
高中里沒頭沒腦,瘋瘋癲癲,
大學里斤斤計較,勾心斗角;
高中里你生病了會有人問你好點了沒,
大學里你跟身邊的人嚷嚷我哪里不舒服也未必有人理你;
高中里一有空就想著去打球,
大學里有事沒事就想著去買什么吃;
高中里,累并快樂著,
大學里忙里忙外卻迷茫著;
高中里,我幻想著我的大學生活,
大學里,我回憶著我們的高中;
高中里我盼著早點上大學,
大學里我希望早點回家去看看久違的你們;
高中里,我幾乎天天寫日記;
大學里,偶爾提起筆來寫下的卻還是曾經的我們;
高中里……大學里……在大學里,想念著高中。
以上這段文字,簡潔而有力地道出我們的心聲。然而即使我們有更多的無奈與不舍,最終卻只能用“回不去”三個字來收尾。
還是活在當下,為自己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