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熟的人》莫言:
這本書是莫言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后的新作:每個人在命運面前都是晚熟的人。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并且是被劣人催熟的。后來雖然開竅了,但他仍然善良與赤誠,不斷尋找同類,最后變成最孤獨的一個人。
全書20多萬字,共有12個小故事,每個故事都耐人尋味,看完了書,我又看著目錄回憶了一下每個小故事的內容,故事很接地氣,但也不俗套,這是寫作的人的高明。
每個故事敘述的視角都是以“我”(莫言)自己的口吻講述的,我有種這不是小說是紀實性文體的錯覺,莫言自己都說,他家鄉的人看了,很難不會對號入座,又會覺得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嘛。
最耐人尋味的是每個故事的結尾,讓你久久不能忘懷,還會忍不住去品味故事中人物的起伏,之前看莫言的作品,對魔幻現實主義這種文學體裁的風格,沒有很深刻的理解,看完了這本書,有了一些新的理解了。
整本書涵蓋了很多種類的人和現象,原來,人一生遇到的那么幾個劣人,并不算什么,命運才是人一生之中遇到的最大的劣人,每個被命運催熟的人,都是晚熟的人。
另附上這十二個小故事的名字和部分摘抄:左鐮、晚熟的人、斗士、等待摩西、詩人金希普、表弟寧賽葉、地主的眼神、澡堂與紅床、天下太平、紅唇綠嘴、火把與口哨。
1、一個人,特別想成為一個什么,但始終沒成為一個什么,那么這個什么也就成了他一輩子都魂牽夢繞的什么。
2、動蕩不安的生活是大善的培養基地,也是大惡的滋生溫床。亂世出英雄,國敗出妖怪,也是類似的道理。
3、在我們的前后左右,每時每刻,都有一些像黑白驢一樣的陰陽人,他們察言觀色,他們趨炎附勢,他們唯利是圖,他們見利忘義。他們沒有良心,卻揮舞著良心的大棒打人,他們沒有道德,卻始終占據著道德高地。他們在驢和人之間頻繁轉換,驢臉上擠著人的微笑,人身上長著驢的皮毛。(這樣的口吻,讓我想起了魯迅先生)
4、網絡是天堂,網絡也是地域……網絡能把人變成鬼,也能把鬼變成人,當然也可以把人變成神……
5、“在網上沒人知道你是一條狗”。這話現在基本上還適用。
6、真正可怕的壞人還不是那些知道自己壞的人,而是那些不知道自己壞反而認為自己很正確很好的人。
7、她說:我還有數百個鐵桿水軍,只要給他們一點兒甜頭,讓他們咬誰他們就咬誰,讓他們捧誰他們就捧誰,生活中,一萬個人成不了大氣候,但網絡上,一百個人便可掀起滔天大浪。
8、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9、這世界上什么“果”都有,就是沒有“如果”。
10、有時候,謠言的核心是事實,就像某些故事有真實的原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