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61頁,第一個秋天10月9日二人記錄)
? ? ? ?亞龍和金妮的治療記錄我都看了以后,我強烈地感覺到二者文筆的不同。亞龍大師作為醫生,總是密切的在關注那些有問題的部分,文中充滿了批評和自我批評,彌漫著悲觀與失望的成分;而金妮作為來訪者,似乎更加流暢自然的表達整個感受的全貌,不得不提的是她那驚人的文筆、充沛的想象力、無比貼切的比喻,盡管經過翻譯,還是一次又一次的讓我震驚。“在治療中,我仿佛是個筋疲力盡的人,終于習慣而馬不停蹄的做著閱讀,但目光只盯著那些打印在紙上的筆畫上,而并沒有讀懂那些字里行間所包涵的意義”,我想不出有更好的表達,能更好的描述她所體會的這種感受了。同時我也對翻譯者童慧琦表示深深的敬意,翻譯的太棒了!
? ? ? ?“自我貶低,否定自己的成就,不允許自己放開、空虛空洞、毫無動力和方向”,亞龍的記錄里讓我感到深深的無力感。“上帝啊!我要做些什么才能拯救這么嚴重的患者呢?”——這是我腦海里第一時間浮現出的亞龍的感受。有一點我倒沒想到,亞龍醫生其實自己也在懷疑自己是不是在剝削金妮,他在最后一段坦誠地記錄了這一點。他甚至還做了自我安慰:“至少這可以鼓勵她去寫作。”他在第一段也坦誠自己撒謊,誰說心理咨詢師都是誠實的?
? ? ? ?金妮的記錄,讓我感覺行如流水,嘆為觀止。雖然記錄的癥狀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她的記錄總讓我感到有更多樂觀的成分。可能是那些“我想…我不想…惹惱了我…并不打算很認真…我希望”的表述,讓我感覺她是有能力做選擇的人,并且還富有計劃性。要知道,在我身邊有許多認識的人,并不能做這樣的表述。當然,很有可能金妮只是在記錄中能做這樣的表述,而在現實中又深深的偽裝自己。
? ? ? ?“我向來不喜歡嚴肅認真的思考問題,也不喜歡回答別人的問題”,金妮如此記錄到。其實我感覺,有不少女生朋友也是這樣處理事情的,似乎這樣能得到平靜。但是對我來說,模糊和不確定,所謂的難得糊涂,從來不會讓我平靜。只有清晰和明確,不斷地尋求真相,才會讓我徹底放松,否則我將處于惶恐中惴惴不安,我也非常感謝能給我真實而明確回饋的朋友。當然我很高興,最近我對不確定的忍受力有一點點提高。
? ? ? ?其實有一點讓我也很吃驚,金妮的記錄中提到,治療將近結束的時候,她談到桑迪,她的一個自殺而死的老朋友,那些不聽從精神科醫生勸告的父母令我生氣。在我看來,一個自殺而死的老朋友,應該不是隨隨便便提到的,是一個很重要的事件。但是我翻看了亞龍大師的記錄,他居然對此只字未提?!我不知道這是一個技術性失誤,還是亞龍大師忘了記錄,亦或者是這確實不重要。
? ? ? ?亞龍大師,你要怎么治療呢?我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