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94年生人,剛過23歲生日不久。
可是今早我排著長隊去找醫生,做了生平第一次喉鏡,被診斷為“慢性咽炎和慢性扁桃體炎”。咽部有異物感和反胃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過去往往兩至三天就會消失,但是這次感冒讓我重新意識到這種難受一直存在著。醫生檢查完告訴我,扁桃體上都是傷,會厭部有小囊腫,聽得我心里害怕。“年輕人還是要注意身體,不要熬夜,不要吃辛辣,不要喝咖啡和濃茶…”一連串的“不要”好像提前把我拽進了老年生活。媽媽在一旁聽了也很著急,抱怨我一直奔來走去把自己搞得累得不行,又不好好睡覺,每天都要弄到半夜,飯也是飽一頓餓一頓。
巧得是排隊期間,看到行動派微信公眾號的一篇推送《第一批90后的胃已經垮了》。文中一句“如今胃的衰弱,是過去作死的惡果”看得我唏噓不已。想起在外留學期間頻繁的胃痙攣,突然感到有點害怕。胃不會說話,可是它痛的時候就是在無聲抗議啊,“為什么你們不好好愛護我呢?”?
說回我的慢性咽炎,感受最明顯的是在寫論文期間。當時三個星期我要趕出將近一萬字的論文,除開經常性的拖延癥和自暴自棄,我在最后一周幾乎天天熬夜,最甚者在最后兩天連著碼字,交完稿子又收行李趕火車一路跑到愛丁堡,馬不停蹄開始了五天的蘇格蘭高地徒步。現在想想自己真是瘋了,將近36小時未眠又是高強度的旅行把自己搞得疲憊不堪。嗓子也是那時候開始變得無比脆弱,一直有反胃的不適感,吃多了難受,沒吃又干嘔,出得一頭虛汗。
我一直不是個睡眠困難戶,相反我一直睡很多,只是在不合時宜的時間。比如,我在白天會特別困,常常午覺睡個兩小時,晚上卻精神。我的熬夜是以12點標準的,比不過某些朋友常年2、3點睡覺,因此我常以“健康作息”自傲。飲食上,我也偏愛蔬菜水果,肉于我而言可有可無。只是我愛喝酒,腐國的酒吧文化和社交略略影響我,導致回國之后也會自己買酒在家喝,這是以前從沒有的生活習慣。哦,對了,還有咖啡和茶簡直是英國生活的必需品呀,不知不覺已經變成生活習慣的一部分。這樣反思,得了慢性咽炎的我也好像是“罪有應得”。
未來,我希望成為一名教師,這也是廢嗓子的工作。我好些做老師的親戚都有咽炎,笑稱職業病。所以為了我的職業發展,我還真得保護好自己的嗓子。
前一陣微博上特別火,說90后已經開始脫發了。朋友圈也開始驚現某品牌生發劑的代購。我都是一笑而過,因為我的頭發特別多,每次都自嘲帶了兩頂假發套,現在總算可以在這脫發的青年危機里感受到一絲絲優勢了。
其實反思自己的一些生活習慣,我問自己,是不是真的沒有辦法改變呢?比如熬夜。我媽總是告誡我,千萬不要有拖延癥,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可惜我偏偏就是個拖延癥重度患者。明明畢業論文提前四個月準備,兩個月前已經將數據收集完畢,我卻總要拖到最后一個月才開始動筆,搞得最后不得不熬夜才能趕完。綜上,追根究底,我是可以好好照顧自己的,就是每次都不注意。長年累月的不注意就熬出個慢性病,一輩子得小心翼翼害怕它什么時候來個大爆發,給自己一個大耳光。
不要仗著自己年輕就開始過度消耗身體。雖然“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聽起來很老土,但這是金句,值得細細反思。從今天開始照顧好自己,讓父母放心,也讓自己生活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