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說道:“在成功的團隊中,人人都是英雄;在失敗的團隊中,沒有一個成功者?!睉x者要求,今天繼續和大家探討團隊的話題。
朋友想知道:“一個人,如何才能有效融入團隊?”這個問題,相信困擾的不僅僅是她。對此,我理解的答案是“改變自己主動適應環境”。
一個大的團隊,多數人可能都來自五湖四海,必然會有各自的秉性和脾氣,既然選擇加入了這個團隊,就要有改變自己以適應這個團隊生態環境的心理準備。
有人可能不理解,改變自己,不堅持自我,這樣還能成功?甚至還能舉出一大堆例子,證明“不走尋常路”才能成功,或者直接用馬云的成功案例,說他就是因為堅持夢想不改變才能成功。確實,人生需要堅持,這是有恒心有毅力的體現,也是成功之源,但這種堅持是對信仰的堅持、對理念的堅持、對目標的堅持,是別出心裁獨具匠心的,絕不是說為了堅持就標新立異,就與生活環境格格不入。這里說的改變自己,目的是為了適應環境。
埋怨工作苦上班累沒自由,但又想通過工作換取金錢以過上美好的生活,這樣矛盾的想法多數人都有過吧?反正我是有過。這就是人與環境的矛盾所在。人作為主體,一方面渴望擺脫環境的限制,一方面又希望從環境中源源不斷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環境作為客體,一方面有自己的特點和規律,不會因為個人的意志而轉移,另一方面,當個人的能力達到一定程度以后,又有可能使環境發生改變。從這個角度講,只要我們生活在社會中,就不可能擺脫環境的束縛,更不可能在能力弱小時改變環境,所以我們只能努力適應環境。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環境對人永遠是束縛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對自身所處的環境絕對滿意,因為環境的要素是有限的,但人的欲望是無窮的,所以說,滋生這山望著那山高的錯覺和朝三暮四的想法再正常不過。農村人羨慕城市中的燈紅酒綠,城市人羨慕農村的安逸靜謐;窮人羨慕富豪的衣食無憂,富豪羨慕窮人的單純幸福;百姓羨慕官員的有權有勢,官員羨慕百姓的自由自在。在這里面,能說出那個好那個不好嗎?很難說,只能說蘿卜青菜各有所愛,自己的選擇自己買單。
有人說,我不改變自己,改變環境不可以嗎?可以,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改變環境。比如說上面幾個關系中,官員可以拋棄功名過上百姓自由自在的生活,但百姓能拋棄自由過上有權有勢的生活嗎?富豪可以急流勇退追尋單純幸福的生活,但窮人可以瞬間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嗎?答案顯而易見,所以說改變環境是和個人能力掛鉤的。對多數人而言,我們通過改變自己來適應環境,遠比改變環境來適應自己要容易得多。畢竟,人最容易把握和改變的,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