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個歷史圍觀群眾 歷史專欄作者
教育改革一直是中國的熱門話題。偌大的中國,普及教務教育是一個很大的工程,而且也一直是一個很嚴峻的問題。我們今天就聊聊義務教育的先驅者。而我今天要講的這位中國義務教育的前輩,他不是一個教育家,而是著名的山西軍閥——閻錫山。
閻錫山是一位很有意思的人物,無論是他治理山西的經驗,還是處理人際關系,都是很值得借鑒的。北洋時期已經現在差不多八十多年了,在那個時候閻錫山就很先進地提出了義務教育的觀念。
閻錫山曾這樣說過:凡是山西百姓,不論貧富貴賤的小孩子,七歲到十三歲,這七年內須要有四年上學,這就名叫國民教育。這是當時山西政府出的《人民須知》的一段話,我們可以看到閻錫山已經提出了義務教育的雛形,而且教育問題被閻錫山列在了國民三大義務之內,而另外兩項義務分別是服兵役和繳稅。不得不說閻錫山是一個有大局觀的治理者。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閻錫山提出的義務教育確實是落實了,不是口頭說說,而是實實在在的落實。 閻錫山提出要提高小學教師等基層教育工作者的待遇問題,多次發(fā)布政令給小學老師加薪,而且他還有一個點比較有意思,就是“家性教育”,就是要求教的課程首先得對家庭有幫助,不能死讀書,讀死書,這放在現在也是值得借鑒的。
那么我們在用數字說話,來看看山西的義務教育到底效果是怎樣的呢?據資料統計,1942年以來,山西的適齡兒童入學率高達百分之八十,關鍵是那個時代可是兵荒馬亂的時代,做到這點相當不易。
我們在借用一本教育界的專著,也就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所寫的《民國十三年中國教育狀況》曾這人樣寫道:中國除山西省外,均無義務教育可言。
閻錫山曾這樣看教育,他認為花錢辦教育是世上第一樣積德之事。他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
綜上看來,閻錫山精通打小算盤,但也是打的恰到好處,最起碼教育這件事閻錫山絕對是有功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