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講,我們講了怎么作決策,我給你介紹了雙我決策。這一講,我要跟你討論,我們行動時遇到的人生難題:情面。我們總會給他人留有情面,但這常常讓我們在應該行動的時候猶豫。
可有一類人,他們卻沒有這個問題,絲毫不受情面的影響,朝著自己要的方向堅定行動,甚至看起來有些“混球”。不知道你發現沒有,很多做決策者的人都是“混球”。
早些年,巴菲特在生活中就是個典型混球。孩子遇到車禍,回家告訴他,他頭也沒抬,第二天才想起來去問候。他自己賺這么多錢,可他女兒連彩電都買不起。被他收購公司的創始人,希望保留極少一部分股權作為家族紀念,他也毫不留情地拒絕了。
喬布斯混球的那一面更是世人皆知,他還被稱為“地獄來的老板”。
同樣有混球那一面的,還有谷歌的創始人佩奇。2001年,他不顧高管的反對,突發奇想要解雇掉所有的項目經理。他就當著 130 多位同事的面,直接宣布炒了所有項目經理的魷魚,事先完全沒有任何通知。
那混球和領導者有啥關系呢?是不是因為人家厲害了,所以有資格當混球?
不,我要說的是,混球思維,恰恰是這些決策者的秘密武器。
為什么這么說?
要理解這件事,讓我們先繞一個大圈兒,了解一下大腦內部一個非常有趣的秘密機制。
幾十年前,認知神經科學家加扎尼加博士思考了一個問題:“假如我們的大腦擁有各個獨立運作的系統,是不是意味著大腦有統一的意識?”通過長期研究,加扎尼加終于發現,大腦接收到的外部信息是非連續的碎片,就像一張張獨立的圖片一樣。
那我們連貫的意識是怎么形成的呢?
他發現大腦里有一個敘述系統,他把這個系統命名為“詮釋者”,它會編造故事,把碎片的信息組成有邏輯的故事。就像把圖片連續播放,變成了電影一樣。不過在這個過程中,為了讓故事看起來自圓其說,它還可能篡改事實,強加不存在的因果聯系。
所以,你我在大腦里的統一意識,都是經過“詮釋者”藝術加工過后的劇本。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毫無覺察地被這個“詮釋者”支配著。
我們的意識、感覺,其實是大腦加工后的“錯覺”。正因為如此,往往越聰明的人,越覺得能理解這個世界的人,就越容易自欺欺人。
但是有混球思維的人,卻能不按套路出牌,不屈服于大腦中“詮釋者”安排好的劇本。
混球們不欺騙自己,做事不管不顧,敢于死磕,沒心沒肺,神經粗壯。因為這些看起來很沒道理的缺點,他們反而擁有了某種“超級理性”。
這種超級理性,能讓混球們克服很多普通人常會犯的非理性錯誤,我把它稱為大腦的“先天免疫”。
混球思維的七種武器
混球思維包括以下 7 個特點:
從不維護自己的正確;
從不在乎別人的評價;
從不受制于他人的情感波動;
從不忌諱殘忍的坦誠;
從不同情自己的遭遇;
從不停止瘋狂的探索;
最后一條,特別重要,這是有混球思維的人和真正的混球最大的區別,那就是他們永遠追尋偉大的意義。
這七個特點,就是“混球們”的七種超級武器,下面我們就一個個來看。
? 第一種武器:從不維護自己的正確。
喬布斯就是一個典型,他是出了名的“反復無常”。在公司開會,喬布斯經常罵別人的想法是一堆屎。有的想法即使被他罵過,如果他后來認為那個想法的確很好,仍然會采用,絕對不會維護自己的威嚴和正確。
對于決策者而言,這一點至關重要。就像行軍打仗,發現走錯路了,就立即轉向,毫不遲疑。
喬布斯就曾經很果斷地砍掉了個人數字助理產品“牛頓”。他作決定時毫不在乎自己的面子,一些別人看起來很艱難的決定,對他而言卻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其實要做到這一點非常不容易,歷史上很多“大人物”都是敗在這件事上。比如說古代的項羽,打了敗仗就無顏面對江東父老。現實生活中,犯這種錯的人也無處不在。尤其是對已經功成名就的人來說,為了維護自己的正確,他們往往會付出很大代價。
? 第二種武器:從不在乎別人的評價。
叔本華說:“人性一個最特別的弱點,就是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
但是對于“混球”來說,他們天生就不在意別人的評價。
拿巴菲特來說,他認為他投資生涯最重要的財富,也是個人品質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內部記分卡。
什么叫內部記分卡?就是自己給自己的打分。相對應的就是外部記分卡,就是外界給你的打分。我們不是不需要評價,不需要反饋,不過差別在于你以那個評價為自我挑戰的準則。與其聽從外界,巴菲特認為聽從自己的內心更重要。
在我們生活中,這樣的人獨立,有主見,不在乎他人的意見,甚至有點自私或者獨斷,可能有一些混球的地方。表面看來是性格的區別,但其實是評價體系不一樣。
? 第三種武器:從不受制于他人的情感波動。
我要說的不是混球們自己的情感不會受波動,喬布斯就很容易發怒,不過這是他的武器。混球們是不容易受制于他人的情感波動。
優秀的運動員們都必須具備這樣的素質,著名圍棋手李昌鎬有個綽號叫“石佛”,就是說他下棋的時候面無表情。據說有次比賽,記者給李昌鎬拍了一百多張照片,洗出來一看,全都是一個表情。
其實“呆若木雞”這個成語,最早的意思和現在完全不一樣。它出自《莊子》里的一個故事,說的是戰國的時候流行斗雞,齊王請人訓練斗雞。有位高手花四十天,終于培養出一只雞,這只雞不叫,像個木頭雞,收斂了全部精神,把別的雞全嚇跑了。
這只木雞就是斗雞里的戰斗雞,不受他人情緒波動的影響,就是競技的最高境界。
? 第四種武器:從不忌諱殘忍的坦誠。
極度坦誠,是一種效率最高的溝通方式,雖然經常很殘忍。
哈佛大學一位叫羅伯特·凱根的學者研究發現,大多數企業的員工,在公司其實是干兩份工作,一是本職工作,二是去社交和處理關系。
像達利歐這樣的混球就覺得,干嗎浪費時間在這兒呢?所以像橋水、谷歌這類公司,就建立了“極度坦誠、極度透明”的企業文化。
? 第五種武器:從不同情自己的遭遇。
混球幾乎不會有“自怨自艾”的情緒,這令他們在困境中極度樂觀。
有一次,埃隆·馬斯克的 Space X 公司又遭遇了火箭墜毀,一群人在酒吧借酒消愁。大家心里都明白,公司的錢頂多只夠再試一次。雖然馬斯克也為財務狀況心煩,但他還是表現得非常樂觀,設立了新的目標,希望 6 個月后重新發射。
? 第六種武器:從不停止瘋狂的探索。
混球一旦設定了目標,就敢于進行瘋狂的探索,即使很多是看起來不能完成的任務。
在研發特斯拉電動車的過程中,電池太重,有一種方案是用鋁代替鋼,來減輕車身重量。但當時北美生產的鋁車身板材不成熟,帶來了很多麻煩,團隊想放棄。但馬斯克毫不妥協。馬斯克說:“我知道我們一定能夠做到,只是花多少時間和精力的問題。”后來事實也證明了他是對的。馬斯克似乎總能完成常人不敢想象的事。他有一個特別值得分享的方法,用來實現這些看起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那就是:去考慮“實現路徑”,而不是爭論“是否可行”。
這樣你就不會被問題嚇倒,而是能回到解決問題的軌道上來思考。就像馬斯克說的,只是時間和精力的問題。這些混球之所以敢如此篤定,就是因為他們明白這樣一件事。
佩奇也說過:“好的點子在被實現之前,人們總覺得那很瘋狂。”而混球們從來不畏懼瘋狂。
? 第七種武器:永遠追尋偉大的意義。
我說過,這是有混球思維的決策者,跟真正的混球最大的區別。
就像愛默生所說的:“一個一心向著目標前進的人,全世界都會給他讓路。”
作家阿什利·萬斯就曾經這樣評價馬斯克,我覺得是對有混球思維的人很好的一段描寫,他寫道:“馬斯克是有情有義之人,他以一種史詩般的方式呈現喜怒哀樂,他感受最深刻的是自己改變人類命運的使命。因而難以意識到他人的強烈情緒,以致他富有人情味的一面被掩蓋,令他顯得冷酷無情,沒有顧及個體的想法和需求。而很可能正是這種人,才能將太空網絡的奇思妙想變成現實。”
這也正是我在混球思維這一講想表達的。
本講小結
想想看,你我在現實中,僅僅為了情面,為了維護自己的人設,放棄了多少追逐夢想的機會啊。
混球思維并非鼓吹一種“橫沖直撞”的能力,而是強調一個人如何最大限度地燃燒自我,擁有某些“反人性”的超級品質,但不失人性,從而成為一個為人類做出貢獻的“混球”。
思考題
你自己是一個有混球思維的人嗎?或者你身邊有這樣有混球思維的人嗎?
劃重點
混球思維的七大武器:
1.從不維護自己的正確;
2.從不在乎別人的評價;
3.從不受制于他人的情感波動;
4.從不忌諱殘忍的坦誠;
5.從不同情自己的遭遇;
6.從不停止瘋狂的探索;
7.永遠追尋偉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