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交辦任務拖了2天,實在拖不下去了,我懷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情拿起了短期自律提升表。
先是跟小我對話。小我覺得自己頭很暈,而且也馬上要下班了,并不想完成工作,希望拖到第二天。可另一方面,小我又覺得很焦慮,指責我這么點事兒也做不了,拖拖拉拉,一事無成。我只好跟小我說,抱歉了,沒時間顧慮你的感受了,今天哪怕必須加班也要解決這件事情!
然后是面對現實。我老老實實地寫下了,自己拖延2天、只剩3天截止日期的事實。為了這么點小事浪費時間,把其他工作都拖著,真夠可以的。
再者是承擔責任。我莊重地寫下:這一切都是我自己的責任!感覺自己身上的擔子重了些。如果要采取積極主動,我應該做些什么呢?我想了想,就算這項任務沒有歷史參考依據,我并不是無助的,我肯定可以找到蛛絲馬跡來幫助自己的!搜索是我的強項能力!我可以搜集資料,實在不行,也可以開口尋求幫助。
接下來要承諾改變。我跟自己承諾了2點:1、把這件事當作自己的事、當作當務之急來重視。2、承諾在兩天內分別拿出兩份材料。
最后要采取行動。我想了想,可以采取4項行動,首先,要有提綱(之前怎么沒想到?),基本上有了提綱要寫什么就基本清楚了,剩下的就是找資料的事。其次,可以從已知條件入手,雖然大多數的內容都需要憑空編造出來,但有一項工作是確實做過的,可以先把這項工作的情況梳理出來!有了框架,有了其中一項工作的內容,其他的內容再從各個資料中搜集一些,說不定也能拼湊下來。最后,還可以厚著臉皮問匯總資料的老師要其他科室交上來的材料參考參考。就這么定了!
當時已接近下班,但我也管不了這么多了,想做的事情好像逐漸在腦海里清晰起來(清晰目標的力量),吸引著我去采取行動。最開始是最難的!即使這樣我還是像傻子一樣,強迫自己從新建一個文件夾、把相關資料拷貝進去、把打印好的參考資料放在面前、新建兩個word文檔起好標題調好字號開始做完準備,然后開始構思小標題。
其實我也不是完全無助的,把全委的工作計劃和自己科室相關的內容挑出來一歸納,馬上歸并出了三個方面的內容/關鍵字,用對稱的公文語言擴展成三個小標題,框架馬上就形成了!
填寫內容的時候也遇到了不少麻煩,畢竟這些工作我都不熟悉,但是每次想放棄,我就會把短期自律提升表上的內容默念一遍,不知道為什么看到“這一切都是我的責任”這幾個字都很有力量!
結果這個拖了2天的工作,不到1小時的時間(其中還包括我做不下去發呆的半小時)就完成了!而且這項工作根本不如想象中這么難,為什么我要為了這種級別的工作浪費自己的時間!感覺自己蠢透了!
最后我看了看表格右下角的那張大象圖。我想老大把它放在這里是為了提醒我們延遲小我的滿足感吧。我認真地念了念:
- 觸發器:遇到問題,帶來痛苦
- 動機:小我大象,總要逃避
- 行為:憤怒、焦慮,導致拖延
- 獎勵:收到獎勵,變成笨蛋
- 觸發器敏感度:穩定下來,沒有進步
這樣一想輕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