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寫這個話題,是因為有三件事突然在腦子里關聯在一起,一個是我以前當老師時做班主任,期間經歷的一次管理上的轉變,一個是有一天老婆和我說起孩子將來上小學,還需要花時間和精力輔導孩子功課,還有一個就是一朋友的公司,前些日子讓全體員工學習某某企業文化,實際上,公司領導的所作所為,與學習對象背道而馳。
這三件事,涉及不同的場景,學校、家庭和企業,但都涉及到一個共性問題,管理模式的選擇,監工式管理or人性化管理?
01
當老師的最初幾年,學生或班上遇到問題,采取的應對模式,就是事先的嚴格約束(嚴格而又繁雜的班規),加事后的批評教育,我給自己一個形象的比喻就是在后面拿著鞭子,抽著他們往前走,對應本文所說的監工式管理。這種模式之下,自己累。
窮則思變,后來換了一種方式,充分利用學生形成的小團體傾向和同伴壓力,團體內部互幫互助,不同的團體之間互相監督,形成一套機制,很多問題得以輕松化解(班規少到不足十條),個人也得以從這些繁瑣的事務中解脫出來,才有時間和精力,著手一些用于提升他們的事務。
這個時候,我給自己一個形象的比喻就是走在隊伍前面,扛著一面旗幟,引導和激勵大家登山的領隊,對應本文所說的人性化管理。這種模式之下,自己輕松,也滿足了更多學生的需求。
02
孩子在幼兒園階段,雖然還沒有進入正式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習,但對于他將來的學習管理,已經心中有數。
有的家長,在孩子放學回家之后,眼睛就開始盯著孩子的學習和作業,催促著寫作業也好,輔導檢查孩子的功課也罷,都很積極主動,典型的監工形象。
有的家長,會和孩子討論放學回家之后的時間安排與計劃,交換一些個人想法與意見,父母給予積極的傾聽和關注,對學習并不進行過多的介入與干涉,父母與孩子一樣,也要開始自己的學習,這是榜樣,這是影響,這是人性化。
03
那個朋友所在的公司口頭上說要學習某某企業文化,人性化管理,實際上,天天拿考核指標向員工施壓,不達標就訓斥,總覺得是員工偷懶,對不起公司發的薪水,搞得還是監工式管理那一套,員工苦不堪言。
看起來很荒唐,為什么還要去學習?或許是看中了人性化管理之下,團隊的信任、協作與高效,但他們總假設員工偷懶,這是不信任,已經與人性化管理不兼容。
員工為什么會偷懶?素質低?人性使然?都不是。員工在內心衡量付出與收獲的比例,以及工作上是否得到支持,否則,偷懶,怠工,是一個正常人的理性選擇。管理者和老板不會這樣看問題,他們永遠覺得給員工的報酬高于員工的實際工作量和價值,必須采取監工式管理才能讓員工老老實實干活,這樣做,不過是可以壓榨員工更多的剩余價值而已,管理者和老板給自己玩了一個“心安理得”的游戲。
04
人性化管理,一幅激動人心的美麗圖景,卻難以在現實中落地生根,說是烏托邦吧,一些有名的企業已經落實了,似乎有引領變革的味道。
這樣的公司,往往是高科技公司或跨國公司。高科技公司的員工,以腦力勞動為主,腦力勞動不僅難以量化,而且需要自主空間??鐕荆幠}嫶?,需要激活個體,才能應對千變萬化的市場競爭,人性化管理之下的信任、協作和高效,可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其實,人性化的背后,還有他們的精細化管理)。
你或許心中生疑,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也是以腦力勞動為主的地方,為什么難以施行人性化管理?其實,在應試教育之下,我們把知識的學習搞成了體力勞動,一個老師,工作三年之后,可以把教學工作做成體力勞動,知識點的重復講解和訓練,老師最后就成了播放器。
所以,你就會明白一些高考加工廠的成功之道,甚至搞軍事化管理,一點也不讓人感到驚訝。家長為了配合學校,迎合應試教育,同樣采取監工式管理,情理之中的事。
05
行文至此,似乎有點讓人悲觀和絕望。假若你所在公司,不是高科技公司,也不是跨國公司,就安心打卡上班,被要求各種加班,以及被各種考核指標來回折騰吧。為了培養主流社會和這種公司所需求的人,你也就心安理得地如此對待你的孩子吧。
可是,事情起了變化。在科技的帶動下,社會變得愈加復雜,商業的競爭也日益激烈,為了應對這種局面,如何在組織中激活個體成了課題,這樣,企業才能活下來,與此同時,越來越多接受過高等教育的90后、00后走向工作崗位,他們對尊重、自主空間的需求,都會倒逼著家長、學校和企業變革管理。
激活個體,就是讓個體成為一個有自主性、有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人,在此基礎上成為一個有創造力的人,監工式管理還有多少適用的空間?
06
從監工式管理到人性化管理,這是一個逐步倒逼的過程(很多變革,都是倒逼的結果),自然還有很遠的距離,但這個距離,又在我們的視野范圍之內。
一個接受監工式教育(家庭和學校)的人,踏入社會,很自然地就采取監工式管理模式,在他心中,很難信任人,這里沒有指具體的人,是因為這種模式已經影響到一個人的自我認知、價值觀和思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