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么都感覺到收不到愛呢?因為內在沒有愛。愛里面有期待,有控
制,所以愛就會產生壓力,這個壓力每一個人都不想要。可是這樣的壓力就一
直縈繞在我們的身邊,無法跨越,其實真正的愛是無條件的。
什么叫無條件呢?比如說媽媽供孩子出國留學是無條件的,不去期待他有
什么回報,你就不會痛苦了。如果你讓孩子看一個動畫片,期待他寫一篇感想
出來,他就會很痛苦。你一旦想要求回報,你就永遠覺得他給你的,和你付出
的不成比例,你就會很痛苦,他也會很痛苦。
最好的愛是愛自己,沒有比這更好的辦法,這不是自私。如果一個家庭里
面,每一個人都把自己愛的好好的,能量很高,這個家庭會很和諧。每個家都
愛的好好的,社會和世界都會和諧。如果一個人內在沒有,而要硬硬地給出的
話,一定會給出一種犧牲感。你本來沒有,然后你還想要給出去,那你內在就
會有一個匱乏感。我舉個自己的例子,十一國慶期間我父親做了個大手術,花了十多萬,而我家先生出了一千元去看望了一下,就沒有下文了,而相比我公公住院我每天都在醫院照顧,當時的想法是,當需要我付出時,我先付出,等以后我有需要時也會得到幫助的,然而我失望了,我付出了,我沒有得到回報,學了父母課堂之后,當我生氣抱怨時,有一個聲音在說,不用生氣,您自己付出了代表你有,先生不做是他沒有那個心胸,是缺愛的表現,要包容他。
這周鈞嵐老師也給我們做了無條件愛的示現,并推薦我們去看了當下正在熱播的印度電影《嗝嗝老師》。這部電影很好地詮釋了無條件愛自己,愛家人,愛同事。下面我就來分享一下這部電影。影片中小女孩奈娜患有妥瑞氏癥(抽動癥),嘴里會不受控制地發出怪聲。同學們嘲笑她、模仿她,老師也建議她轉到特殊學校去。小小的女孩為自己的問題感到困惑和痛苦,當父母為她的事爭吵時不休時,她一個人躲在衛生間,拼命地往自己嘴里塞衛生紙,想止住討厭的怪聲,可是,無濟于事。媽媽帶著她輾轉了12個學校,沒有一個學校愿意接收她。直到她來到圣諾特克斯中學。在迎新會上,奈娜的怪聲又一次引起了大家的側目。可汗校長把她叫到臺上,了解了情況后,問她:“同學們是怎么對你的?”奈娜說:“他們嘲笑我,學我發出怪聲。”“那老師呢?”“他們會把我從課堂里趕出來。”校長說:“告訴我,我們能為你做些什么?我們需要怎么幫助你?”
沒想到,小奈娜說:“我不需要任何幫助。我只要和其他同學一樣就行了。”
? ? ? 接下來,校長的一段話讓奈娜銘記終生:“孩子,這里是學校,每個孩子都是來這里學習的。今天,你教會了我們什么是妥瑞氏癥。我代表圣諾特克斯中學向你保證,你會得到和其他同學同樣的待遇,同樣的教育。”然后,可汗校長給了小奈娜一個非常溫暖的鼓勵的微笑,和一個大大的、堅定的贊。
? ? ? 奈娜的一生,由此改變。以優異的成績從大學畢業后,獲得了雙學位,奈娜立志成為一名教師,做一個啟迪他人生命的人——像可汗校長一樣。然而,一個時不時會發出怪聲的人想成為老師,談何容易。五年里,奈娜到處面試,次次碰壁,被18所學校拒絕。直到機緣巧合,她終于在她的母校成為了一名中學教師。滿心的喜悅還沒褪去,奈娜就發現,她要教的9F班“不同尋常”。
? ? ? ? 班上只有14名學生,都是貧民窟的孩子,因為政府的相關規定,被這所貴族學校勉強接納,但處處受到歧視。
他們變得自暴自棄,叛逆、搗蛋、惹是生非,短短幾個月,已經氣走了7位班主任。
第一天上課,他們就給奈娜來了個下馬威,在椅子上做了手腳,奈娜結結實實地摔在地上。此后,更是花樣翻新的各種惡作劇。他們挑釁奈娜,打賭她干不了幾天就得倉皇而逃,像她的前任一樣。直到有一次,惡作劇鬧得實在大了,驚動了校長。他們本以為會受到責罰,沒想到,奈娜替他們頂了鍋,把責任都包攬到自己身上。從來沒有人這樣做過,他們面露驚詫。也由此,他們的內心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他們開始接納奈娜——這個人,好像是對我們好的,是會為我們著想的。
? ? ? 想要影響他人,第一步,就是建立關系。
? ? ? 何謂建立關系?就是建立彼此之間的情感連接,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善意——我們是一伙兒的,你是真心為我好的,而不是來指責我、修理我的。認同了你這個人,才會認同你做的事。你說的話,你做的事,他才能聽得進去。
? ? ? 接下來,奈娜和9F班的孩子們一起面對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大大小小的風波。孩子們太久沒好好學習,底子差,奈娜就把課堂搬到了操場上、體育室里,用拋雞蛋的方法引入拋物線的概念,給籃球量體溫,學習動能和勢能,用各種有趣的實驗引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 ? ? ? 為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動力,她引導每個孩子找到自己的天賦所在——做秋葵,早已用到了化學知識;修汽車,對什么是摩擦力已經無師自通。她讓他們看到,原來就在孩子們最習以為常的生活中,他們已經通曉了很多學科知識。
? ? ? 她給了熱衷于街頭賭博的男孩拉芬德一副撲克牌,請他給大家上數學課,意外地發現他有著不同尋常的計算天賦——還沒等奈娜用計算器算出結果,他已經心算出答案。男孩不以為然:有數學天賦又有什么用?考上研究生又有什么用?還不是在貧民窟挨家挨戶推銷產品?還不如自己街頭賭博掙得多。孩子的目力所及,就是那些畢業后在貧民窟做推銷員的人——這就是他所認為的,未來的邊界。然而,奈娜告訴他,你的天賦可以幫助你走到更高更遠的地方——喜歡賭博?可以啊,那就玩更高級的、合法的賭博——比如股票,那你就是一個證券投資者。
男孩睜著懵懂的大眼睛看著奈娜,那一刻,他的眼界被打開了,內心可能有一顆種子就此埋下。
? ? ? ? 激發對學習和生活的熱情,除了讓孩子們看到自己的天賦所在,還要解除牢牢束縛住他們的心魔——怨天尤人、自暴自棄。面對學校里不公平的對待,孩子們下意識地選擇了用暴力還擊,用自暴自棄來標榜自己的不在乎,然而,他們心中怨氣十足。奈娜讓孩子們在作業本的空白一頁寫下他們所害怕和厭惡的事。孩子們一愣,陷入沉思——他們從來沒有如此直面過自己的內心:
我討厭瓦迪阿,
我討厭9A,
我害怕失敗
我永遠恨我的……
? ? ? ? 奈娜告訴孩子們:目前為止,你們的人生故事,都卡在這頁紙上,
你們的恐懼,都在這頁紙上。
如果你們能夠面對這些恐懼,
這個真相,就會托著你們飛翔。
? ? ? ? ? 我想,奈娜這一席話,這也是她對待她自己所害怕和厭惡的事情——抽動癥的心得:接受它,面對它,然后,它就會幫助自己進入人生更開闊的境界。奈娜讓孩子們把這張紙疊成紙飛機,在頂樓一起放飛。
當孩子們用力拋出紙飛機,看著它們在半空劃出優美的弧線,那一刻,孩子們的心慢慢被打開了。他們開始學習面對那些曾經逃避的事情,這本身就是一種力量和勇氣。
? ? ? ? ? 影片還有一個小細節。阿蒂什提前拿到了期末考試的試卷,他以為大家會很開心。然而,一個女孩第一句話就是質問他:老師會怎么想?曾經看到一句話:如果你猶豫一件事是不是符合道德,該不該做,就想一想,如果媽媽知道了你做這件事,她會怎么說?因為,在大多數人心里,媽媽代表著良知。在這部電影里,奈娜老師也成為了孩子們的良知,成為
? ? ? ? 其實,奈娜何止影響了這14個孩子,她身邊的人,也因為她,生命狀態發生了改變。比如奈娜的父親。
奈娜和父親的關系也是影片的另一條線索。
從小到大,奈娜和父親的關系一直很緊張。
不能說,父親不愛奈娜,但是,他的愛更多是從自身出發的。他生動地演繹了很多父母所謂的“為你好”,實則是為自己好的有條件的愛。奈娜整整五年沒有找到教師工作,父親認為她的努力都是徒勞的,煞費苦心為她介紹了一份銀行的工作。
? ? ? ? ? 在餐廳吃飯,奈娜因為發出怪聲,不能流暢地點餐,還引起其他人的注目,父親主動代勞,點的都是奈娜愛吃的。因為,在父親眼里,奈娜是有問題的,是不正常的,所以他要幫助她,讓她看上去“正常”一些——我沒有辦法治好你的妥瑞氏癥,但我想幫你解決這個問題啊。
? ? ? ? 終于,奈娜爆發了:爸爸,你總想解決問題,可是,這根本不需要解決啊!這就是我,我永遠都會是這個樣子。這就是我的正常!
父親所謂的“為你好”,實則是不能接受女兒就是這樣一個有問題的人,也因此,他為女兒所做的種種,都讓奈娜感到憤怒和窒息:
你愛的不是本來的我,而是你理想中那個正常的女兒!沒有接納和認可的愛,是自私的愛。
他看到的,只是自己的需要。直到父親目睹9F班14個孩子對奈娜的表白,親眼看到女兒的付出是如何改變了這些孩子的生命狀態,他被深深觸動了。從那一刻,他才真正理解了女兒,看到了女兒。
所以,當奈娜因為作弊事件備受打擊時,他站到了女兒一邊,告訴她:
你已經做得很好了,不管明天發生什么,你不用向任何人證明任何事。
孩子,你所做的一切我都看到了,我以你為榮。
因為這句話,父女倆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奈娜用自己的行動影響了父親。
比如奈娜的同事瓦迪阿老師。
曾經,瓦迪阿老師是一個帶有偏見、信奉“書海無涯苦作舟”的人。
他對9F班的學生充滿了歧視,認為他們是垃圾,幾次三番想趕走他們。他對奈娜別出心裁的教學方法不屑一顧,認為只有刻苦學習才能獲得成功,那些花哨的技法都是雕蟲小技。然而,他的得意學生說:是的,有瓦迪阿老師的教導,我們很幸運,但他們(9F班的孩子們)絕對比我們更快樂。
奈娜的執著,9F班的變化,讓他看到,這些學生并不比其他學生差,他們缺的,只是被平等對待。原來學習也可以很快樂,不一定非要頭懸梁錐刺股。
所以,當他成為唯一一個掌握“作弊”真相的人,在良知和偏見之間,他最終選擇了良知。
影片的最后,從來都是板著面孔的瓦迪阿老師居然和學生們一起打起了籃球。
他的生命狀態也被激活了。
影片更是漾開一筆,當瓦迪阿老師選擇了良知,并像奈娜一樣,為學生的錯誤做出擔當,他的選擇也深深觸動了學生。
在瓦迪阿老師發表了意味深長的講話離開后,一手導演了作弊一事的男生,追上了老師,把那枚優等生勛章交還給他,轉身離去。
兩個人沒有一句對話,只有眼神的交流。
鏡頭中男生匆匆又堅定的步伐,讓人感受到了一種信念正在他的心中形成——從此,向老師一樣,做個有良知的人。
奈娜影響了瓦迪阿老師,瓦迪阿老師又影響了他的學生。
這種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的影響像湖水的漣漪,一圈圈漾開,充滿了生命的美感,也充滿了觸動人心的能量。
影片的最后,奈娜即將從中學校長的職位上退休。
她用一生實現了她的志愿——像那個影響她一生的可汗校長一樣,影響更多的孩子。
她走出辦公室,迎接她的,是學生們一張張陽光般燦爛的笑臉。
還有,9F班的14個學生。
他們笑著迎接奈娜,曾經頑劣不羈的莽撞少年,因為奈娜,變成了內心溫暖、笑容明亮的成年人。
就像奈娜在影片一開頭說的:
普通的教師,只會教書。
優秀的老師,教你做人。
而偉大的老師,會讓你知道教師的真諦。
但是,還有一些老師,會給我們深深的啟迪,開創我們的人生。
是的,真正的教育,不是傳授知識,不是講人生的大道理,不是控制和改變,
而是用自己的言行、用自己面對生命的態度,去愛、去影響孩子。
讓他體驗到,被愛是什么感覺,
讓他體驗到,原來還可以有這樣的人生,
讓他愿意,把他感受到的這些傳遞給更多的人。
這部電影看得我很感動,也給我很多啟發。
從不同的角度看,可以得到不同的啟發,這也是一部優秀電影所具備的特點。
我想寫的點很多,但我最終選擇了“用生命影響生命”這個角度。
在我看來,這不僅僅是父母、老師教育孩子的課題,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大課題。
人生的意義到底在哪里?
我曾經認為,人生就是一場體驗。
用我們的肉身體驗各種美好的事物——走更遠的路,見不同的人,看更多的風景。
一輩子活出別人的幾輩子,這一生就很值。
是的,這很好。
但隨著年齡增長,我逐漸發現,人生還有一個更酷的游戲,那就是:
用生命影響生命。
用自己的生命狀態影響到更多人、幫助到更多人,讓他們看到生命更多、更好的可能性。
要做到這些并不容易,
首先,你要不斷地通過體驗和學習來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綻放自己的生命。
其次,你還要有格局、有能力,才能影響到更多的人。
這個游戲很有挑戰性,然而收獲也是巨大的。
你的生命狀態越打開,影響的人越多,你和這個世界的連接就越多,就越有存在感和價值感,生命的格局也會更開闊。
這些,都會讓你的生命更有韌性,更有張力,也更有趣。
所以,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所觸動,那就不妨靜下心來,問問自己這兩個問題:
你的存在,影響了多少人?
你的存在,給到了他人什么樣的影響?
或許,回答好這兩個問題,我們就找到了人生的意義所在。
今天的無條件的愛就分享到這里!謝謝大家!祝大家周未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