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什么是審計?
審計師總是自稱審計狗,其實背后的意思是審計師是資本市場的看門狗。而看門的方法呢,就是通過審計客戶的財務報表并對其發表審計意見,這個審計意見相當于為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表提供了一個合理的保證,也就增加了公眾(往往是公司的股東)對財務報表的信賴度。
舉個狗血的例子,一個女生幕幕聘請了一個私家偵探去調查她的先生,以獲取充分適當的證據來證明她的先生沒有外遇。如果私家偵探調查的結果表明這位先生沒有重大的不忠表現,那就可以讓幕幕更加信賴她的先生。(舉例僅為說明核心概念,并非所有方面都相同。)
Why
為什么需要審計?
這主要還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公司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分離。所有者一方面擔心管理者侵吞他們的資產,另一方面他們自己又沒有意愿或者能力去管理公司。這個時候,專業的服務行業——審計也就應運而生。
How
審計是怎么為財務報表提供合理保證的呢?
現在的審計主要都是風險導向型審計。這個風險有兩個方面,即被審計單位的重大錯報風險(重大錯報風險)和審計師沒有檢查出來被審計單位的錯報的風險(檢查風險)。更直觀地通過公式表達就是“審計風險=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
重大錯報風險是被審計單位的,對審計師來說屬于不可控因素。也就是說無論是否審計,重大錯報風險都存在并且不增不減。
話說審計師有七板斧,這七板斧是審計師的武器,也就是為了降低檢查風險而實施的審計程序。這七個程序分別是:詢問、觀察、檢查、函證、重新執行、重新計算和分析程序。
我們審計師做審計程序,其實就像家長監督小朋友做作業。將七種審計程序分別應用在這個過程中:檢查(檢查小朋友的作業本)、觀察(小朋友做作業的時候搬個小板凳坐在旁邊看)、詢問(問小朋友有沒有認真完成作業,有沒有抄襲)、函證(給別的家長打電話看小朋友是不是真的沒有抄別人的作業)、重新計算(把小朋友的作業本拿過來自己做一遍看看有沒有錯的)、重新執行(小朋友網上完成的作業,完成了電子備忘錄上自動打鉤,家長再完成一遍,看看會不會自動打上鉤)、分析程序(昨天小朋友完成作業的時間和今天小朋友完成作業的時間對比分析有沒有異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