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父親的背影。
這是一個一生在鄉村生活的父親。
這是一個耳聾失智、處在人生晚年的父親。
這是一個記憶每況日下,下次見我可能會比這次又忘記我多一點的父親。
他是我父親的父親。他是我的爺爺。
今天下午家人一起外出,為奶奶的新房購物。本來也帶上爺爺的,誰知半路爺爺怎么也不肯再走半步。于是爸爸放開了原本攙扶著爺爺的手,爺爺掉頭就往家里的方向跑去。這時,我也決定留下陪爺爺。畢竟他一個人,我不放心,而且再跑出去可能就不像上一次那么幸運地在24小時后找到了。
我一路跟在他后面,看著他熟悉地朝自家門前走去。還好,現在還沒有忘記回家的路。
回家后,我做著不專業的手勢讓他坐在椅子上。他卻轉身坐在了地上。我們就這樣,我說著他聽不懂的話,他言語不清又答非所問地回答著我的問題。我把多年不說的家鄉方言都搬出來了,他也只能隱約聽到個別字句。
過了一會兒,他起身說要去田里看看。我知道自己攔不住他,就決定和他一起去。我也想知道,在記憶混亂和日漸消失的時候,他會去那里做些什么,他會走哪些路,最后會回到哪里。我還帶了本書,準備當他在忙的時候,我就在旁邊看看書。
于是,我跟著爺爺走過稻田邊的小徑,沿著河邊默默往前走。來到一片只有水和些許雜草沒有種水稻的方田。就在菜地旁邊。他走過去田邊,彎下腰來,開始拔水里的雜草。好像那是他負責的田地。
那時,大概快三點鐘,陽光還是有點耀眼。我在陽光下看書,覺得有點刺眼,就跑到附近的玉米地里遮陰。一邊看書一邊觀察爺爺。
不到十分鐘,他好像忙完了。往我這邊走來,笑笑地說要去菜地。我就跟在他身后,往不遠處的我們家的菜地走去。
路過菜地,走回村莊。我想,爺爺的記憶應該超過十分鐘。沒有走錯路,也記得家在哪里。
快到家門口,有個地方被別人用綠色的漁網攔起來,用來阻止家禽走過去的。爺爺先過去,還不忘回頭和我說要跨過去。他還記得我在后邊。雖然他聽不到聲音,記性也不太好了。
我們到家了。我讓他坐在門前的臺階上,我也陪他坐著。我們又開始聊著彼此都聽不懂的話。然后過了一會兒,他又說我要去田里看看,那么大聲音不行。我的猜測是,附近有人在田里大聲說話,爺爺可能聽到些聲響,就覺得會對自己的田不利,所以想要去看看。于是,我又一次安靜地捧著書跟在爺爺身后。一邊認真地研讀,一邊跟爺爺保持著不近不遠的距離。
這一次,他走的不遠。只是穿過稻場,在自家的稻田里看看稻穗生長的情況。看到大一點的枯樹枝,他會撿起來折斷,準備帶回家。我猜應該是當柴火用的,奶奶家還是從前燒飯的那種鍋灶。看到路邊南瓜的花和藤,會扒開葉子看一看,好像還說里面有東西。然后繼續扛著樹枝往家走。
回家后我們坐坐聊聊,他一會拿竹子編的那種大掃把去掃門前的枯葉,一會又拿三四齒的釘耙去鋤鋤那些枯葉。
他會又去田里拔草,帶一把回來,放在家門口的土坡上,仿佛種下去了一般。做著播撒種子的動作,好像手里真的有種子。
不管怎樣,我都盡量讓爺爺在我的視線范圍之類。不過還是有兩次,轉眼的功夫就找不到他了。我就掩好家里的門,準備出去找他了。應該走的不遠,所以我不著急。剛出門,就聽到屋旁有些聲響,后來爺爺就拿著根竹竿出現了。
另外一次,我找的時間就相對長了一點,還問了人。回家一看,門被推開了,應該回來了。找了一圈,發現爺爺竟然就坐在門邊的小房間里,光線有些暗,看不清他的表情。
他常常念叨的是奶奶怎么不在家?奶奶怎么還沒回來?又跑哪去了?不回來怎么做飯呢?
五點多的時候,大概他是餓了,都要自己熱電飯鍋里的飯了。雖然我不久前才問過他要不要吃桃子。我看到的時候,他已經在飯里加了熱水,正琢磨怎么蓋鍋蓋了。還悶悶不樂地說:“不回來做飯,我自己搞。” 我接手過來幫忙,他就又去拿碗端到桌子上,冷菜也顧不得就開始要吃了。這時,家人也剛好回來了。
我這兩天在想,到底怎樣才算是一個幸福的晚年呢?
尤其是對一個失智老人來說,怎樣才是最好的歸宿?
如果有一天,我們變成了像我爺爺這樣的老人,我們希望會被怎樣對待呢?
那是不是我們希望將來被怎樣對待,現在我們就應該那樣去對待正在衰老的他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