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下著雨,就春雨來說,它是大了些,刮著風,有些些清冷的味道。和女兒擠在一把透明傘下漫步,靠彼此體溫溫暖彼此,隨意轉動傘柄,看燈光下剔透的雨珠四散開去,女兒興奮地叫起來了:“好美呀!我真喜歡雨天!媽媽,你喜歡嗎?
“當然喜歡啦!”
我的喜歡雨與雨天外婆家溫暖的灶臺有很大關系,隨便給女兒講了外婆家灶臺邊上的烤紅薯和有一層鍋巴的紅薯燜飯就勾起女兒的無限嫉妒與羨慕。
結果,我自己也在回憶中一發不可了。
雨中外婆的灶臺真是我童年記憶中那最溫暖的熨帖。一到下雨天,平時總東奔西跑著的外婆哪兒也去不了,在家里做完清潔后,就只能陪著我玩兒。玩得不耐煩了,閑不住的外婆總會變著法兒用她的灶臺給我做出好多記憶中的美味兒來:香炒南瓜米、豌豆、胡豆等個嘣脆得香,掛灶臺邊上烘烤焉了的胡蘿卜卷、大頭菜,經外婆巧手拌出來真是比飯掃光還掃得光呢!還有爽口的燙飯就咸菜、沖菜、香香的艾草餅、暖暖的醪糟蛋……盡是些簡單得不得了的鄉土味兒,卻是我記憶中的真味。總是不時的就會想起來,很想很想,不論情緒高低,好像這樣的味兒于我,已不止是食物,更是種心靈的熨帖與慰籍。這真味兒,對閱美食無數,且有些喜新厭舊的我來說,始終會是特別的存在。
今早一起床,便決定了:早餐豆漿油條!于是,便用家里破壁料理機做好了香濃的豆漿,徐先生到外面賣健康油條的那兒買了三根黃燦燦的油條回家。看起來很好吃的樣子,小時候幾乎每天的早餐呢!現在純白的豆漿倒是常吃,曾經的標配油條很不常吃。一來現在早餐選擇多,我的想法也多。二來是自己懶,怕了那油煙,自不敢親自做,又懶得出去買。
早上吃口油條就上豆漿,或者把油條泡豆漿里吃起來,竟有股子直達心底的香暖熨帖。不知女兒是否有這種感覺,但能看出,她也是喜歡這老土早餐搭配的。所以,這樣的早餐我們不常吃,卻會不定期的想起來吃。
晚餐就做我們兒時的美味——燃面。不能拔腿就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能夠親手做出自己想要的真味也不錯呀。先分別用烤箱烤香花生碎和白芝麻,做好新鮮的的辣椒油,炒好碎米芽菜肉末,準備好白白的小蒜粒和嫩綠的小蔥段。
堿面在沸騰的水里煮幾分鐘后趕緊用大漏勺舀出面潷干水后放盤里,放些頭道香醬油,拌勻入味,再加些辣椒油或者香油以防面粘在一起。然后先后加入芽菜肉末、蒜粒,撒上花生、芝麻和香蔥粒,最后拌勻,比外面面館都好吃的噴香燃面就上桌咯!(我喜歡辣,又額外加了些小米辣的)
味兒用女兒的話說,就一個字:贊!我們吃來也是味兒與胃,從上到下的滿足。這,也是我們記憶深處的真味。
總有些久遠的味兒,即使已不常見,卻會在不經意間一再被想起。我想,這應該就是提醒我們來自何處,到底是誰的真味吧?也許,每個人都會有,也會在各種悲喜交集處遇見……
- END-
謝謝您愿意看完
我是“無折騰不生活”的扶搖風,用心原創所有的快意確幸與意外跌宕
若于您有用,請留下小紅心,關注后再走吧
再次感謝您對我小小夢想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