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點的酒吧你總能看見狂歡的男人與女人,午夜以后空蕩寂靜的大街你總是能聽見某個失意者撕心裂肺的哀嚎。世界總是不乏孤獨的人,他們向這個世界揮手致敬,用各種喧囂掩蓋他們內心深不見底、長出蛆蟲的孤獨。
漸漸地,這些喧囂已經不能滿足人們日漸膨脹的孤獨,人們竟然開始和日歷較勁了。于是,520華麗麗的降臨到我們的身邊。
在微博、朋友圈段子手們開始了各種調侃,熱戀的人要來曬個照,單身狗要來自虐一次,每一個人似乎都要和520拼個你死我活,就連筆者本人也不例外。說白了,我們不就是非要讓這個世界聽見自己孤獨的聲音嗎?每一個人都免不了俗氣一場。可是,你以為,你的一個520朋友圈,521聚餐,520約會,就能解救你內心無處躲藏的孤獨嗎?
熱鬧的人間,行走著孤獨的人。微信有語音有消息,你不必再用電話直接呼叫對方,你的呼叫降低了成本,別人的回復卻也降了速度。映客可以直播,午夜時分你可以找一個美女主播慰藉自己,陪伴變得直接簡單,心意卻也降了指數。
薛之謙唱得好啊,“在深夜的擁擠里人們舉起無助的手,卻暗示著別人別找我在天亮以后”。
你看,每一個深夜里,每一個人都在尋找著那個孤獨的發泄口,不管是各種各樣的社交軟件平臺,還是某一個震耳欲聾的酒吧,我們都能很輕易的嗅到孤獨發酵的味道。可社交圈里的留言、點贊再多,也拯救不了那些腐蝕的心臟,音樂的聲音再大也趕不走孤獨的霧霾。
速食時代,不管愛情還是友情,都來得特別容易,走得也異常之快。他們就像酒杯里的酒,喝完了就真的沒了,留在腸子里的酒味只有你自己和馬桶聞得到。
還記得《北京遇上西雅圖》小蝦和教授的相愛:整場電影只有最后十分鐘男女主角才見面,但卻談了一整場的戀愛。吳大叔睡了那么多女人卻也拔不掉他身上仙人掌的刺,湯唯遇見了那么多男人卻沒有人能真正把她從孤獨里解救出來。兩個孤獨的漂泊者,內里都是失魂落魄。而書和筆,成為了他們最初的信使,因為不曾謀面,反倒打開心扉,解讀彼此。所以,有了我們看見的純粹的愛。
不是滾一次床單就可以帶走你的孤獨,不是過一次520,我們就真的學會愛這個世界了。
什么520、521、522,不過都是你我的借口,你我都是這人間的小丑,不過是給自己一個機會演一場孤獨的鬧劇罷了。
“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即便過再多的520、521、522都解救不了你深入五臟六腑的孤獨。每一個人都是孤獨的漂泊者,內里早就失魂落魄。
愿漂泊的人都有酒喝,愿孤獨的人都會唱歌。這杯酒,我先干為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