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經常聽到一句話:“來都來了……”
可能是去已經排起長龍的餐廳,“來都來了”,硬著頭皮等2個小時;
可能是去游客爆滿景點,“來都來了”,擠進了人山人海中;
可能是在電影院看了一場爛片,“來都來了”,最后在電影院睡了1個小時……
? ? ? ? ? ?經濟學有個原理叫“沉沒成本”,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是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而且也看過去是不是已經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為"沉沒成本"(Sunk Cost)。
? ? ? 明知道放手是一種解脫和放生,可總是緬懷于付出與過去:“錢都付了”、“都等了幾個小時了”等等。因為人的本性,就是不斷地占用、消耗,至于是否值得,往往總是忘記,本末倒置??偸堑胗浿伬锏?,刺著碗里的。
? ? ? ? ?我有個朋友在創業,就在某個創業群里發了一個自己的創業靈感,卻被一個網友在群里給蔑視了,朋友和網友在群里就和網友開撕了,整了足足3個小時,最后在群友和群主的一致認同下,朋友和那個網友都被送了飛機票,被踢出了創業交流群。事后朋友跟我說:“和人互撕,唇槍舌戰了3小時,才發現自己好多正事都沒干,也沒心思干,突然就覺得太虧了。
? ? ? ?很多時候,表面上看著“得到的東西”,都隱藏著“無盡的損失”。過了3個小時的嘴癮,卻被送了飛機票。及時止損的重點,不在于“止損”,而在于能不能“及時”,最少的損失就是最大的獲利。最讓人肉疼的,不是當下舍棄的小錢,而是長久投入、最后崩盤。然后就會經常聽到:“如果我當初~~~~,”,可惜晚了一拍。
? ? ? 我們就是生活在這樣的一個“怪圈”中,深深不能自拔,如癡如醉。
? ? ? 很多人心存僥幸,打著認為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認為離自己很遠的旗子,更重要原因是他們沒有底氣,不敢面對不確定性?,F實就是這樣,你沒有底氣不敢做選擇的時候,只有被選擇的權利。
? ? ?或許你知道,想買的東西要趁早,越早買,以后分攤到每一天的費用就越便宜;想做的事兒要快,機會不等人,別考慮!
卻沒人告訴你,想扔的東西也要趁早,要不然日后分攤到每一天的糟心也就越多。
也沒人告訴你,沖動消費、沖動行動之后的后果,該怎么承擔。
? ? ? 更沒有人會告訴你在面對不確定性時該怎么樣選擇。
? ? ?也會有人告訴你該怎么樣的逆向思維思考。
每個人的命運,最終都是自己,這世界上圍城很多,屁顛屁顛的走進去了,卻發現底氣走不出去了。
? ? 俗話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學會逆向思維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