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的實現是復制
在完成上一個上海教委的項目[大規模智慧微校平臺]之后,我馬上提交了想要做新產品[項目]的申請。領導當然欣然接受,得到的答案是一句話:“我們做一個企業培訓的和后臺。”還有一句補充:“對了,我希望這是個SaaS的產品。”首先,一個產品的成功商機是極為重要的的因素。是紅海還是藍海,主要看投資人的想法,于是我也查閱了一些商業渠道,比方說近年來投資方向等資料。也看到了SaaS+培訓這個垂直領域的希望,開始理解領導希望切入這一塊的原委。
OK,圍繞企業培訓和SaaS這兩個關鍵詞,我開始了我的功課時間。由于沒有接觸過SaaS,所以優先從這個基點出發展開了競品調研。也為了避免重復造輪現象,特意看了一下部門以及公司有沒有相關的競品出現。結果是令人驚喜的,我們部門有一個做K12[9年制義務教育]的團隊,他們的確有一個成熟的產品。我瞬間抓住了他們“老師為學生線發布課程開班授課”這條業務線,感覺和我們要做的導師在線發布教程讓學員們學習是異曲同工。于是,基于這個業務流程,我稍作修改完成了我們MVP[做小交付版本]業務流程和原型制作。
可見每個大廠都有自己專注的領域和獨有的服務模式,所以接下去就是去探究一下我司的優勢了。所謂因地制宜,作為一個半政府企業,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幾乎上海所有的政府關系和醫療關系。從這兩個點衍生出去,其實有很多可以做。當然我們的主線是企業培訓,但是第一個版本如何賣?是否需要切合我們能接觸到的客戶的需求呢?我相信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想法,就是大廠能做的自己一定也能做。所謂前人種樹好乘涼,路都鋪好了是不是更好做一點?
但當真正要去做卻發現了不可跨越的鴻溝。因為你會發現技術實現后沒有客戶,公司的資源并不能支撐你的產品。所以做產品最忌諱的就是沒有商業模式,一味地抄襲并不代表能抄來他們口袋里的錢。所以對我來說,大廠的模式只適用于借鑒和提醒我要揚長避短的作用。具體產品要怎么做,還是要看公司的業務和生態。
在花了一周時間了解清楚公司業務之后,當務之急是要讓團隊開始動起來[有時候程序員總是嫌我們產品慢,其實我們這么慢是為了盡量避免出錯],那就必須先要知道SaaS的流程。互聯網給了我們最大的幫助是給我們無盡的信息量,我能通過前人的經驗和腳步來獲取精華去掉糟粕。再重復規整之后,用圖表來展示是再清晰不過的了。
所以最快的實現是復制,復制要有目的性和有基礎。其中的基礎是指自有資源的支持,如果刨去了這些支持,那即使再快的復制也是徒勞。
在幾經波折的商業模式商榷和技術開發之后,終于迎來了這個新生兒。懷著激動的心情,我也準備了地推和投放的方案。但是由于缺少資金的投入[畢竟不是一個互聯網公司],我們放棄了折騰線上的事情。變成由銷售挨家挨戶敲門的方式,顯然弱了很多。不過也是迎來了我們的第一個客戶,一家做企業級咨詢的公司。他們在接受至于同時提出了很多不足,包括專業培訓模型這樣非常有特色的賣點。所以接著我將把重點放在不斷的接觸磨合并一起將這些模型落地。
第一個上線版本效果圖
つづ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