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的荔枝》這本書是2022年共讀的第二本電子書,原本以為古代官場小職員的結局會很凄慘,以為又像之前讀的那本《微塵》一樣,讓人情緒低落。不曾想結局卻是我們當下人最羨慕的田園生活。雖然歷經艱險,但結果卻讓人欣慰。
房奴
文中的主角李善德,一個上林署的監事,一個冷衙門的庶職,雖不富有,但也過得平平安安,無風無浪。52歲時,想在長安城為家人購置宅地,也只能靠貸款才能買得起。
貸款買房,是不是跟當下的我們一樣,一生的奔波除了一日三餐就是買房。有的人,甚至到了退休都還在還貸款,妥妥地一枚房奴呀!
說到這里,52歲在古代來說,已經是高齡,垂暮之年了,還要背上這么多的貸款,其實也真心發愁。就在這時,好像老天聽到了他的心聲,天上就真的掉了一塊大餡餅來了:“做荔枝使,為貴妃運送荔枝。
那個年代,這種差事是大家爭破頭腦也想要做的差事,因為其中有肥水可撈。正是他愁錢之時,剛好正中下懷,心中暗自竊喜:“運氣這么好,這么一個肥差居然落到了他的頭上,房貸就可以不愁了。”
當時只想到了自己的處境,加上劉署令的有意為之,喝了不少酒。這時暈頭轉向地李善德興奮不已,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趟“美差”。
正所謂”餡餅天上掉,鍋也得從天上來呀!”當他清醒過來,覺得事有蹊蹺時,卻發現了這是一條“要命”的差事。因為運送的是新鮮荔枝,并不是荔枝煎。這在當時來說,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沒有人接手,才算計他的。
可為時已晚了,圣命不可違,自己釀的酒,再苦也要吞下去,明知是一條丟命的差事,也得拼命一博才是。
官場就是這樣,有利可圖的肥差,大家爭個頭破血流;要命的差事,就想盡辦法找個替罪羔羊。這次的差事,是皇帝詔令,無可取消,明知完不成也不得不做,有權的人就只能找無足輕重的人下手了。
這就是權利至上的時代,有權有勢的人只要一句話,底層的人民就要不惜任何代價也要完成任務。勞命傷財,上層人亦不管,也不知,只知道自己想要的能得到便好。
多么現實的生活,多數時候我們為了自己過得更好,有時就會欠缺思考,著了別人的道,干上了非法的勾當。更多的是像文中的李善德一樣,被人設計,多數時候被人賣了還在替他人數錢。
房奴不可恥,但如果為了私欲而做不正當的事,這種財富不要也罷,就算得到了也不會長久的。
失敗的終點
李善德說:“我這輩子,從來沒花過這么多錢在一件毫無成算的事情上。”可以看得出來,他平時的為人都是比較節儉又謹小慎微的。
很多人問他:“明知道任務完不成,明知道會因此掉腦袋,為什么還要做?為什么不選擇逃跑呢?”
他的回答是:“就算失敗,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離終點多遠的地方。”
多么有深度的答案,明知道結果是失敗的,也義無反顧地去做,是因為他有自己做事的原則。對于還沒行動、還沒努力過,就逃避、選擇坐以待斃,那不是他為人處事的風格。
就這樣,他踏上了一條迷茫的、看不到未來的危險之路。當一個人以生命為抵壓,來做一件事時,他的潛能也是巨大的。
運送荔枝,首先要找到新鮮的好荔枝,要算好荔枝結果的時間(因為要在貴妃生日當天送到,早一點、遲一點都不行)、運送的路線、保鮮的方法及配送人員和費用等等都是要考慮到的。
為了計算好時間,他不斷地刺激大腦,挖掘自己內在的潛能。文中有這么一句:“陳子、劉徽、祖沖之在這一刻魂魄附體。”足已說明,他當時的潛能激發出的能量有多強大了。
當已無退路,只能前進時,也只能拼死一搏了。這個時候,一個人發揮的巨大能量,足已讓不為人知的潛在能量跳出來幫忙。
反觀現在的我們,是不是一看到沒什么希望的事,就果斷逃避呢?一遇到事,最常聽到的就是:“這個我不會、這個不可能辦得到、這個我不行呀等等。”是不是很像當下的我們?
是真的不行嗎?我想不是的,只是我們不想走出舒適區、不想接受不好的結果、為自己的懶惰找的借口罷了。認為只要我沒做,就不是我的原因,而是外界的原因,不關我的事。就這樣一直活在自己的編織的謊言中,不敢正視自己,以致原地踏步踏,不上進、不能突破。
完成永遠要比完美重要得多,多數時候,我們害怕自己做不好,索性就不去做,維持自己的一個完美形象,害怕別人說自己能力不足。
文中的李善德,明知性命尤關,仍然堅持做,就算是死,也要知道自己倒在距離終點多遠的位置。如今盡人事,聽天命,就是這好的辦法,因為他對得起自己的良心。這一點無畏地精神,勇于嘗試的精神就值得我們學習。
事情還沒開始,就不要認輸,不試試怎么知道自己行與不行呢!就算不行,我們也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就有機會改善并提升自己。
人性向善
《后漢書》中記載“十里一置,五里一堠,奔騰阻險,郵傳者疲斃于道。”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得出來,為了這一份荔枝,犧牲了多少條人命,浪費了多少錢財。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妃子是笑了,卻沒人關心這荔枝是怎么來的,因為這盡盡是底層人民為有權有勢的人應該做的,做得好還能留條命,做不好就人財空。
盡管李善德做這個荔枝使,費腦費錢又費命,但骨子里的那份善良就如他的名字一樣融在了他的骨血里,在生命尤關的時候都不曾丟棄。
他對幫助了他的胡商、阿僮當朋友對待、真心對待林邑奴,把他當朋友,還和他喝酒。林邑奴是趙欣寧書記派來的間諜,就是為了了解李善德的所有的進程,因為害怕他成功了會給他帶來懲罰。那么多年運送荔枝都沒有成功過,偏偏這個李善德一來就成功,就會顯得是他的失職,會被圣人責罰的。
在李善德有所進展要成功時,林邑奴出賣了他。但就在李善德要被人設計殺害時,也是林邑奴跑來報信。(他就憑著一雙腳,飛奔在山野路上,為了跑贏馬,生生把自己的肺跑爆了。)這是何等的英勇,只因李善德把他當朋友一樣的給過他酒喝,讓他覺得自己活著像一個人了。他說:“向主人盡忠,是本分,跑來示警,是為了抱恩。”
孔子說:“人性向善。”每個人其實都有向善的意念的,當他被別人善待過,他就能激發自己內在向善的能量。這也是林邑奴為何在最后時刻,拼死也要救李善德來報恩的原因。
最后的結局是,荔枝運送成功了,貴妃笑了,有權有勢的得到了獎賞,這個沒權勢的功勞最大的被貶嶺南了。
這個結局在官場上,大家認為是很慘的,可對于李善德經歷了這一次生死,看清了官場的黑暗,這是最好的結局。
好人有好報,因為這次被貶,使他躲避了長安淪陷的危機,這也許就是上天對善良人的眷顧吧!
所以,不管環境怎么變,他人怎么變,請留住自己心中的善念,丟什么也別丟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