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抖音的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篇文章,叫做《抖音的朋友們,對不起。》,“控訴”騰訊系產品對“抖音”的“封殺”。這篇文章很快10W+,在朋友圈造成刷屏之勢,引發了劇烈的討論。
很多人被抖音這篇推文輕輕煽動,就大肆在朋友圈評論種種騰訊的“惡”。一時間,我的朋友圈里到處是聲援抖音的言論,但是,我卻對這種言論很不以為然,甚至還覺得有一絲絲搞笑。
與抖音控訴騰訊一起的,還有今日頭條大肆封號的新聞,據傳,今日頭條一夜封禁了數萬頭條號。因此,我的朋友圈又出現了一片哀嚎,還有不少痛斥頭條:“我昨天才轉發抖音的文章,算老子看走了眼。”尷尬之意填滿屏幕,一股濃烈的尷尬撲面而來。
很多人聲援抖音,無非是基于騰訊這個強者對于所謂“弱者”的抖音的壓力,把商業競爭理解為以大欺小、以強欺弱。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抖音的母公司是字節跳動,而字節跳動旗下有今日頭條、抖音短視頻、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激萌、悟空問答等一系列產品矩陣,前不久封禁的內涵段子也是這家公司旗下的產品。而今日頭條(字節跳動)這家公司,已經是國內互聯網公司中僅次于BAT的第二梯隊公司,估值達到500億美金,可以說今日頭條也已經是一大巨頭。
在國人的觀念當中,強者和弱者的競爭往往被看作是強者欺負弱者,抖音的控訴文章也寫的可憐兮兮弱不禁風。殊不知,今日頭條做的惡也不比騰訊少。抖音控訴騰訊的一個重要的點是騰迅系產品對抖音的封殺,前段時間張一鳴在朋友圈吐槽騰訊封殺,這次抖音又發文控訴騰訊視頻下架抖音視頻,指責騰訊的壟斷和封閉,而廣大網友的聲援,也大多從這個入手。
這里就涉及到平臺開放的問題。微信開不開放?我認為已經是夠開放的了。微信擁有十億用戶,微信的流量是任何一個產品都覬覦的,都想方設法從微信薅一把流量羊毛。而微信也并沒有完全禁止競爭對手在微信中的推廣,只要不觸及微信的底線,微信都會允許其傳播,抖音這篇《抖音的朋友們,對不起。》能夠廣為流傳還不被封號就是典型的例子。與微信相對的是今日頭條,今日頭條旗下全線產品包括抖音,都絕不允許向微信的引流,在今日頭條旗下產品發表的文章或者視頻中插入微信公眾號二維碼,輕則刪文重則封號,相信做過頭條號的朋友都深有感觸。可見,今日頭條的生態更加封閉。
開放是雙向的,如果今日頭條做不到開放、抖音做不到開放,憑什么要求微信對它大開門戶?不希望自己的流量被分走,卻希望把對手的流量羊毛薅光,對方一旦不讓你薅羊毛的時候,立刻變成一副怨婦的樣子,咒罵對方。很多人都有這種病,施舍給與得久了,一旦停止施舍,卻仿佛搶了他東西一般,立刻開始控訴咒罵,全然不記得對方以前對你的寬容和給與。
商業競爭不是過家家,也不是家長哄著小孩玩,競爭和開放合作是相互的,絕不存在一方可勁兒地輸出,另一方罵罵咧咧地拿著好處。有些公司有些人老是想找這樣的冤大頭,那我覺得,除了他爹沒有人會這樣了。
抖音也的確不是什么好鳥。拋開和騰訊的商業競爭,單單說抖音自身的問題。沒錯,抖音是一個成功的產品,短短數月搶占幾億用戶,大街小巷全是刷抖音的人,抖音的巨大流量也成為母公司字節跳動最大的現金奶牛之一,抖音一條十秒廣告就高達幾十萬。但是,商業成功的背后,卻不能忽視對人性的荼害。平心而論,抖音的繁榮已經對社會造成了一種扭曲,當所有人都沉迷于抖音的信息流而占用大量時間的時候,也代表著用戶心智受到束縛。抖音的算法推薦給用戶造成了一種假象,讓用戶越來越沉迷于信息流中攫取用戶大量時間,今日頭條算法推薦的巨大神力可以從兩個地方看出來:
看看刷抖音的同學每天在抖音浪費多少時間,又獲得了多少收獲;
每個地方的人都認為自己的城市在抖音火了,別激動,那是抖音的算法,給你推薦了你愿意看的,給你造成城市火了的假象。不信你去問問你外省的朋友,看看他在抖音能不能看到你的城市。
這次抖音“哭鼻子”事件,我覺得最大贏家怕是前不久微信更新的“朋友評論”功能,于是,我們看到了朋友評論和抖音公眾號放出來的評論截然相反的情況,也算是為我們平淡的生活平添了幾分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