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周期行業杠上了。。。學習了下玻璃行業的復盤)
核心結論:供給相對剛性,需求受地產周期影響起伏波動,供需主導玻璃價格漲跌,繼而影響玻璃企業股價表現。
地產需求的波動、供需錯配》》影響盈利》》影響產能擴張計劃
核心變量是價格:來自供需
浮法為主(產能占比8成以上)、壓延法為輔。浮法玻璃生產具有連續、不間斷特點,通常8-10年后需進行6個月左右冷修
1)當前玻璃行業供給主要關注冷修停產、復產節奏。玻璃實際產能主要受新增點火投產產線、冷修停產產線和冷修復產產線三者影響,在過去不同階段對產能供給影響存在差異。
2008年以前行業尚未進入冷修期,供給主要受新增點火投產產線影響;
2009-2014年為玻璃產能密集投產期;
2016年以來隨著政策嚴禁玻璃新增產能,新增產線逐步減少,冷修停產與復產成為影響供給主要因素
玻璃下游需求主要來自地產。
(1)下游需求與房屋竣工高度相關、且領先半年左右(統計局的數據存在失真,系在實操中因部分房企避稅等原因可能存在竣工漏報或延報所致)
(2)房地產銷售面積增速明顯領先于玻璃價格
2)供需錯配致量價周期性波動,短期關注庫存
庫存高:供大于求;庫存低:供小于求
3)玻璃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高度相關,且領先現貨價格大約兩周,亦可以作為玻璃價格走勢觀察指標
成本端關注純堿、燃料,燃料價格波動較大
1)純堿價格走勢亦與玻璃價格呈現一定相關性,且滯后于后者。》》原因:玻璃需求占其需求的4成、對純堿量價影響最大
2)重油、石油焦、天然氣、煤制氣四種燃料(重油>>2009年以來價格相對低廉的石油焦>>天然氣)
玻璃價格對業績影響大,與股價相關性高。玻璃價格與業績表現高度相關,近年板塊估值波動弱化。2017年以來隨著行業發展相對平穩、周期波動弱化,相對估值亦趨于平穩。
?
周期的復盤:
1)2001-2008:玻璃產業快速發展、行業供需兩旺,但金融危機下行業承壓
2)2009-2011:政策救市下行業復蘇,但產能擴張埋下隱患
貨幣政策持續寬松&&房地產政策轉向刺激>>需求旺盛
金融危機導致玻璃產能收縮,供求關系改善下玻璃價格快速走高
2011年隨著產能大幅擴張,需求預期轉弱,供需寬松下玻璃價格走低,行業盈利承壓。
3)2012-2015:供需矛盾有所緩和,但樓市下行致需求轉弱
2012年下半年商品房單月銷售面積增速轉正,樓市熱度逐步回升&&盈利壓力致產能供給收縮》》價格上漲
2014年樓市下行壓力加大,需求轉弱下玻璃價格回落
4)2016-2018:供給側改革開啟,但需求釋放不及預期
供給端,政策限制新增產能,疊加沙河等地環保限產,玻璃產能供給收縮。201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提出2020年底前嚴禁備案和新建擴大產能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建設項目,導致新點火玻璃產能減少
需求端,地產支持政策密集出臺,樓市逐步升溫。2014年“930”、2015年“330”等新政陸續出臺,包括取消“認房認貸”,降低購房首付比例、降低房貸利率,降低契稅等,帶動樓市自2015年二季度開始恢復,2016年樓市進一步升溫,帶動玻璃價格走高。
2018年地產竣工交付節奏放緩,玻璃需求不及預期,價格小幅回落。
5)2019-2021:竣工高峰逐步來臨,但房企違約潮來襲
供給端收縮:政策繼續限制新增產能,冷修高峰逐步來臨。比如:2020年1月工信部要求位于環境敏感區的平板玻璃建設項目,產能置換比例分別至少為1.25:1,已停產兩年或三年內累計生產不超過一年的平板玻璃生產線不能用于產能置換。
需求端,竣工高峰逐步來臨,玻璃需求陸續釋放。2016年以來銷售進入交房階段,2019年下半年開始竣工需求逐步釋放>>2020新冠疫情影響地產施工進度,竣工面積回落>>疫情得到控制,需求旺盛、價格持續上漲,尤其是2020下半年玻璃價格屢創歷史新高,玻璃行業利潤水平大幅改善
2021H2房企資金壓力加大、甚至頻繁違約,竣工節奏放緩,玻璃價格回落
本輪周期:
本輪周期需求恢復為關鍵,玻璃價格起點高。2021H2以來玻璃價格下行主要因需求迅速轉弱,短期房企資金壓力猶大,需求難見明顯恢復(2022年1-2月全國銷售面積同比下降9.6%)
>>雖然金穩委發聲、多地地產政策松綁,但考慮地產政策存在時滯、市場信心恢復仍需時間,短期竣工與玻璃需求仍然承壓。
行業庫存走高,印證需求疲弱,短期玻璃價格或難有起色。
2022年下半年:竣工有望步入正軌,此外老舊小區改造加速、購房者對采光要求提高、汽車全景天幕使用等,亦將帶動玻璃需求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