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托你咯,我們都支持你呢。”
“這種事情為什么不在你清醒的時候說。”
“這種事情,不喝酒怎么可能說的出口啊。”
from《海街日記》
《海街日記》是2015年的片子。現在是2017年。也許你們早已看過這部電影,因為當初有很多人寫過對它的推薦文章,它在豆瓣的評分更是高達8.6分。可是我還是忍不住要寫下當初沒有寫下的一些文字,寥寥抒發一些不能不抒發的情緒。
小鎮的風景,大姐的梅子酒
第一眼,一定會被日系清新的風格所吸引。全片有太多太多值得截圖的風景。出現風景的畫面都是滿屏的綠或藍,呈現的是日本溫柔的風光——除了溫柔,我想不出其他的形容詞。外祖母的老房子被花木包圍,男孩用自行車載著女孩在春天的櫻花林里穿梭。我想起童年時走過的林蔭路,抬頭仰望過的晴空,和怎么也抓不住的光。
影片中還提到了一些食物,印象最深的是梅子酒。
自家院子里栽植的青梅樹結滿了梅子,最小的妹妹爬到樹上一顆顆摘下來,然后要用竹簽在梅子表面扎一些眼,扎的時候發出噗嗤噗嗤的聲音。也可以有規律地扎出一些專屬你自己的字符。最后放在密封罐里儲存。最后這一罐梅子酒成為了大姐與母親之間和解的象征。
影片中的食物也許有一些特殊的意義。從中能看出日本人特殊的飲食文化,以及對待食物尤其認真的態度。中國美食文化之繁雜,相比之下日料總給我以清苦的印象,像極了我媽媽少放油鹽的清淡飲食。日本的食物是清淡而精致的,這部電影也是一樣。
四姐妹的日常
堅強、一本正經的大姐,像母親一樣照顧著三個妹妹。
美麗灑脫,對愛情總懷抱著美好想法的愛喝酒的二姐,是家里的調和劑。
三姐率真可愛,沒心沒肺。
小妹是姐姐們同父異母的妹妹,她的母親是當初把父親從身邊搶走的女人。可是姐姐們卻決定接納這個小妹,因為她現在父母雙亡,無依無靠。對于姐姐們的接納,并沒有描述她們的內心是如何糾結,如何擯棄嫌隙,這個接納的決定好像是自然而然的,好像是理所當然的。從這個看似不合理的合理決定開始,就奠定了全片的治愈系基調。
豆瓣上有一條短評我覺得是極為恰當的:娶大姐為妻,和二姐談戀愛,把三妹當妹妹,生一個四妹這樣的女兒。我愛這溫暖治愈的四姐妹,像愛我用心寫過的四首詩。——蘆哲峰
影片中描述了許多四姐妹的日常,平鋪直敘,像身邊的故事。
比如清晨姐妹們急急忙忙地出門上班或上學,在路上奔跑的樣子似曾相識。
比如從未喝過酒的小妹喝了一小杯就醉倒了,一貫純良乖巧的小妹含糊地說著討厭繼母的話,可是姐姐們沒有驚訝,沒有面面相覷的尷尬,反而是圍著她觀察她的五官,說原來小妹臉上有一顆痣,說小妹的耳朵長得像大姐的耳朵。
比如四姐妹一起剪漂亮的花紙糊屏風,隨意地聊著天。
比如標注著姐妹們身高刻度變化的墻,多像小時候爸爸為自己畫的。
比如姐姐們為小妹穿上姥姥的和服,夜晚一起在庭院里放煙花。
尾聲
影片中并沒有什么高潮迭起的大事件,鏡頭靜靜地,畫面淡淡的。即使影片以葬禮開頭,以葬禮結尾。
在這樣安謐的氛圍下,還是會當小妹和大姐在山頭擁抱時,淚水決堤。還是會在小吃店大嬸的葬禮上,和她們一起落淚。
有多少澎湃洶涌的情感都隱藏在表面的平淡之下啊,就像山澗的水流流至深處,水聲也就聽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