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你突然發現自己能夠返老還童,你會不會欣喜若狂?
當別人都是越來越衰老,而你卻一天比一天年輕;當別人的腳步是越來越遲緩,而你卻越走越輕快;當別人憂傷的追尋著死亡的腳步,而你卻離它越來越遠……這一切會讓你快樂、迷惘還是憂傷?抑或讓你對人生意義產生了懷疑?
如果你對我所說的這一切產生了興趣,建議你可以看看大衛·芬奇執導,布萊德·皮特主演的《返老還童》。
當一位父親因戰爭中失去兒子而悲傷地制造出生命中第一口倒轉的鐘,這個看似荒誕不經的故事就開始了。
他(本杰明)像一個嬰兒一樣出生在母親懷抱時,母親卻難產而死。他丑陋、干癟、衰老,似乎隨時會離開這個世界。生父恨他奪走了心愛妻子的生命,將他遺棄在養老中心。美麗、善良、能干、嘮叨、虔誠的養老中心女主人卡洛琳將他收養。
“雖然他看起來像個怪物,但仍然是上帝的孩子。”
然后他就在養老中心一天天長大,確切地說是變小,一開始他就像個隨時會死去的老人,后來慢慢長成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兒童……,他像正常人一樣經歷自己的人生,當死亡來臨的時候,他變回了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在自己愛人的懷里,靜靜離開了這個世界。
八十多年的人生道路,別人從零開始,而他卻80開始。不記得是哪位哲人說過:如果讓人生倒過來,人類創造的價值將會比現在更多,因為人們會更懂得珍惜。但是顯然本片導演大衛·芬奇是不認可這個觀點的。因為在本片中無論是本杰明小的時候(也就是年老時),還是他長大時(變成兒童時),他都沒有比普通人更聰明,反而愈加迷茫。
當他的妻子女主角黛西終于能夠坦然面對自己將逐漸衰老的事實時,他仍然無法面對自己的女兒將會越來越大的現實。
他不能像一個正常的父親一樣與妻子共同撫育孩子,更無法陪著女兒長大,甚至無法讓女兒叫他一聲父親,因為當女兒懂事時,他幾乎變得比女兒還要年輕。
他只能在自己還“懂事”的時光里,每年女兒生日時寄給她一張明信片,寫上自己對女兒的期望:
“我希望可以聽到你叫的第一聲爸爸”
“我希望能夠在你第一天上學時送你去學?!?/p>
“我希望可以跟你一起面對生活中的悲傷”
“我希望你能充分利用時間,希望你能看到令你吃驚的東西,希望你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感覺,希望你遇到具有不同觀點的人,希望你過上讓你自豪的生活,如果你發現生活不如意,我希望你有勇氣從頭再來。?……”
影片全程都在昏暗的調子中度過,即便是在男女主人公幸福地生活在自己心愛的屋子里,他們那放肆的與世隔絕的愛仍然無法讓人哪怕暫時忘記一些時光流逝的悲傷。
男主角布萊德·皮特將一個與別人完全不同的人生演繹的淋漓盡致,以至于讓你忘了他到底是本杰明還是布萊德·皮特。這種表演完全超越了我對他在《史密斯夫婦》中的形象定位,雖然在《史密斯夫婦》中他顯得更加完美。
“你可以像瘋狗一樣對周圍的一切憤憤不平,你可以詛咒命運,但是等到最后一刻,你還得平靜的放手而去??!?/p>
這個電影中通過男女主人公的口反復讓觀眾體味這句話的意味。
但是導演似乎更希望觀眾能夠“過上讓你自豪的生活,過上真正屬于自己的生活”,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只屬于“自己”。
……Some?are?artists.
有些人注定是藝術家。
Some?swim.
有些人注定會游泳。
Some?know?buttons.
有些人注定懂得制作紐扣。
Some?know?Shakespeare.
有些人注定知道莎士比亞。
Some?are?mothers.
有些人注定是母親。
And?some?people,dance.
還有些人,注定是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