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9日08點27分,登封嵩山少林國際馬拉松比賽的主辦方領導鳴槍發令,兩萬暢跑健兒聞聲而動,帶著激情,自由地向前奔跑。
兩小時五十九分鐘,挑戰半馬的姐姐戰勝了自己,順利回歸。
五小時三十分鐘,挑戰全馬的拉薩姐姐突破了自己以前的成績,凱旋而歸。
這也許是她們本次賽事的終結,但對于我而言,一切都才剛開始,我的精神世界才剛打開。
拉薩姐姐問我,看了馬拉松比賽,你有什么領悟嗎?
其實她所提到的領悟,對于此刻寫日記而又從未參加過馬拉松的我,還沒有能夠完完全全領會馬拉松的精神和意義,因而無法從我自身零星的精神體驗去完整地述說出本應深厚崇高的領悟了。
不過值得肯定的是,只要走出去,那就會有感悟;且待我娓娓道來。
part 1:其實起點和終點都是一樣的!
拉薩姐姐說今天的坡度賽道讓她看到了延綿長隊的壯觀景象,體會到了萬眾歸一的磅礴氣勢,縱橫又一脈的生生不息!
是的,人生不過如此,生命被賦予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奔跑,起始的萬分激昂,中途終會有身心疲憊的時候,也許人性的善良會向你說一聲“加油”,但也有可能只是這趟旅途中的一個小小緣分,路還是得自己走;都是走向前方,都在走到終點。而你我都只是這個輪回系統中的一個微不足道卻無可替代的個體。
part 2:走再遠,也別忘記了牽好ta的手!
這次的馬拉松,我看到好幾對伴侶在最后奔向終點之時相互緊緊地握著對方的手;發現父母牽著年齡尚幼的孩子來參加運動……
我總是會被這些手牽手的暖心場面感動不已,在我看來,這些實在的動作已經完全替代了語言的承諾,即使一路無話可說那又如何,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part 3:年齡只不過是一個記錄著日子的數字罷了!
聽姐姐說這次的馬拉松參賽者平均年齡在37歲左右,而根據今天現場的年齡分布來看,中年往上的人群所占的比例較高。
在準備好迎接半馬的姐姐時,突現的特別畫面定格在了我的鏡頭里,一個拄著拐杖的胖子大爺在堅持著走向終點,不慢不急,仿佛這整條賽道就是自己挑戰自己的一個專屬道場;他的精神所展示的是一份堅韌的毅力,而行動更是說明了沒有因任何因素而輕易放棄的,便是最大的成功。
part 4:比擔心更好的是鼓勵!
馬拉松是一項毅力和體力的比賽,我的姐姐在出發13公里后,便給我傳達了負能量信號,表示已經快撐不下了。出于情感,我在不斷地擔心,甚至想問她在哪兒,需不需要立馬坐車回來;但是當面臨著這種重要的時刻,理性的鼓勵會更有效,而且對對方來說,會更有意義。
寫到這里,還可以繼續寫下去,還有那賽前的準備、辛苦的志愿者、敬業的記者……
但是想著夜深了,就此停筆就很好,不愿再多加冗長地敘述那些被寫壞了的陳腔濫調,意義道理大多異曲同工,更何況再多的語言也不如一次親身體會來得深刻!
未來我會不會來一次真正的馬拉松比賽呢?也許、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