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先生下個月初要出差,這個星期要訓練和準備出差發表的東西就比較忙,晚上要多加幾個班,相比去年,今年加班算少的,一般一個月才一兩個晚上,這樣待在家的時間就多了,我也輕松不少。
晚上簡單地燒了一點給先生吃吃他就走了,我們三吃餛飩,速度也是很快的。聽到樓下有個大喇叭一直在叫著,不知道是干啥玩意,站在窗戶旁仔細聽聽,才算弄明白了,原來是用舊手機,壞手機換不銹鋼臉盆。上次看到樓下一個大姐家3個手機換了一個很大的臉盆,還不錯,聽她說不同的手機換不同的臉盆。想起自己家也有沒用的手機,翻箱倒柜的還真有3個找出來,一個很早以前的波導,還有一個諾基亞,不過不是老式的那種,還有一個小米,收齊了3個趕緊帶著兩個家伙下去,結果只能換3個小臉盆,或者換兩個大一點和中號的各一,想想放家里除了發霉也別無用處,索性還是換盆吧,順利地換了盆,趕緊回去收拾東西,還要一堆碗呢。
興沖沖地回來,大寶和小寶一起玩,自己在旁邊干著家務,等把家里一切搞定了,就可以去跳舞的那地方玩了。剛洗完碗,小寶哼哼唧唧地不樂意,非要出去玩,看著一堆衣服還沒折呢,地上的玩具亂七八糟的,被人打劫過一樣,也無暇顧及,只能先帶他們出去遛遛。
一下就走到跳舞的地方了,還真是挺熱鬧的,人越來越多了。我看著小寶,大寶自己去玩了,小寶站地上玩,我還可以隨著音樂隨意擺動,促進下消化也確實不錯。在運動地同時,密切地關注著小寶的一舉一動,還真是不賴,自己在一旁玩耍著。也可以讓我自由運動幾分鐘,過了好一會,瞅瞅有點不對勁,這家伙噌噌地跑過來抱著我的大腿,想讓我抱起。我抱著他在那跟著腳步,還沒跟幾步,就隱約聽到有個年紀大點的大姐,在吼我家大寶,說我家大寶怎么打人了,叫她孫子不要和我家大寶玩。我趕緊抱小寶過去看看,只聽我家大寶和人家大姐說是她小孩先打他的,他再還手的,只聽那大姐氣呼呼地說到,那你也不能打,你大懂不懂,他還小,你不能打他。我正想說點什么,還沒等我開口,我家大寶轉頭看到我,哇的一聲便大哭起來,歇斯底里的,委屈的不得了。一看他哭,小寶也跟著哇哇大哭,在這空隙,那位大姐我也認識,她是來帶孫子的,經常在這跳舞。不知道是理虧還是怎么啦,趕緊拉著她孫子就到另一邊去了。
兩個家伙哇哇大哭,聲音此起彼伏的,一下子不知所措,就問大寶怎么回事,哭什么,有什么事就好好說,不要先哭,哭的讓人心煩意亂,大寶哭的太兇了,猛咳嗽,還吐出了痰,一下子讓我火冒三丈,搞不懂到底怎么回事,叫他先停下來好好說,哭的一時半會就歇不了。斷斷續續地說著,大意是那個大姐的孫子先打他的,他就還手了,結果他奶奶過來就推了我家大寶,推的我家大寶往后退了幾步,我家大寶說奶奶打她了,把他肚子打疼了,明明是他孫子的錯,結果他奶奶還說我兒子的不是,還推了下我家大寶,我家大寶很委屈,覺得自己是對的,那奶奶還罵他,覺得自己特別委屈,眼淚直線飆下。剛開始被大寶哭的我都失去理智了,就說自己是對的,即使大人推他,他也可以還手的。后來想想自己的方法有問題,不能這樣說,我又示范了下那大姐的動作輕輕推了大寶下,問是不是這樣,大寶說那奶奶推的疼,不管怎樣,我想大人應該是有控制力度的,不至于下手狠。就和大寶說要學會勇敢,不要動不動掉眼淚,這樣爸媽都不喜歡他了。既然知道那小孩會打人,以后就離得遠點。
以前大寶別人打他,從不還手,總是說告訴人家爸媽,結果好幾次被比他小很多的小朋友打哭,他爸看不下去了,就教他以后有人先打你,就要還手,而不是一直哭,不要這么沒用。大寶天生很怕疼,一點點痛就愛哭,這也是我們比較苦惱的,也不知道我們做的對不對,慢慢地哭聲也少了點。
小孩打架是常有的事,下次見面又和好如初了??纱笕瞬粦搫邮盅?,你家小孩小就可以胡作非為,就可以打別人,就可以往別人身上吐痰,別人還手了你就不樂意了,總說我家的還小,你家大了就不應該還手,就應該被你家小的打,你家小的打別人就不痛呀,別人還手你就覺得別人家小孩大還手太重了,就說別人家的小孩不懂事,老打人,怎么從來不過問自己的小孩哪里做錯了呢?你家小孩打別人吐痰在別人身上都是對的,因為他還小,就因為小,就該讓他嗎?這是什么歪理,要搞清楚事情的始末好不好?自己的家的小孩是個寶,別人家的小孩就是草嗎?可笑。
我沒有去興師問罪,不知道這樣會不會讓大寶失望,因為人家不講道理,就因為他孫子小你們一概要讓的道理,無法說通。既然說了沒用我就選擇沉默,去說無非就是一場毫無意義的口水戰,根本沒必要。管好教育自家的小孩才是最重要的。
我想說小孩現在小,沒有是非分辨能力,這個是要靠大人指引的,想起大寶小的時候有一段時間也是很會吐痰,覺得是件很好玩的事情,沒覺的有什么不好,那是在老家給我媽帶,后來我們自己看到了,嚴肅處理了此時,雖然大寶不開心生氣就朝我們身上吐,就狠心掐了他的嘴巴,下次又忘了,掐的他忘不了為止,經過后來再也沒吐了,有時狠心也是為了他好,一味地縱容沒好處。
我們的教育存在很多欠缺,但都是不斷在學習積累中,只希望他有個健康的心里,開心快樂地過完一生,我們就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