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記得我看小說是從什么時候起了,從小時候一個人呆在圖書館默默看了一下午的《伊索寓言》,到初中時無法自拔的各類小說,直到現在我不再輕易的接觸小說。
在我的記憶中,最深刻的小說是蕭鼎的《誅仙》,這本小說我至少來回看了三遍,每一遍都有感動和不一樣的感觸,本書的精華部分我覺得是在碧瑤舍身救小凡這一段之前,后段我個人覺得沒前段出色。
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初讀這句話,熱血沸騰,血氣方剛,單純的被這句話打動。現在年紀不一樣了,也有了不一樣的想法,覺得這種想法是在是太過激,你看待天地看待社會其實和自身的想法經歷有著很大的關系,在查證了源本之后更確實了我的想法。
我印象最深的人“張小凡”“碧瑤”和“田靈兒”
作為主人公,張小凡身上其實體現很多我認為中國男性的特點。文中對小凡的描述是愚笨老實甚至有一些軟弱,然而他卻有一顆超凡倔強而又堅強的心,在我的眼中小凡的心其實是異常敏感和困惑的。他在面對與田靈兒的青梅竹馬之時,看出了田靈兒對齊昊的愛意,他不敢爭取,那時的他覺得師姐簡直是世上最好的人了,自己配不上,她和齊昊師兄才是天造地設的一對,自己算的了什么,一個資質愚鈍拿著燒火棍的窩囊廢。
說實話,與靈兒的這段從沒開始過的情讓青年時的我看哭很多遍,完全就是一個老實小男生看到自己喜歡的女生和高大帥氣學長談戀愛的戲碼。簡單,質樸的情感卻格外的打動我,靈兒代表了男生的初戀情懷這種感覺和之后的碧瑤和陸雪琪是不一樣的,是美的。
“碧瑤”,全局最大淚點之一,我妹妹看舍身救小凡這一戲碼哭的稀里嘩啦,不可否認碧瑤對小凡的愛真的是十分偉大的,兩人雖然彼此相愛卻因為所處陣營不同,小凡始終不敢表達自己對碧瑤的愛,這導致了小凡在碧瑤死后的黑化,導致小凡對正邪之說的懷疑。
滿月井的這一章節(jié)其實給小凡悶騷的內心埋下了伏筆,導致后來一大段虐心的到來。
暫時先寫這么多,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