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世界】你我是不是都是那個吃不到葡萄的狐貍呢?
【文學群·凌逍逸】/文
各位書友晚上好呀,又是一周周三了,時間匆匆而逝,這過去的一周,你讀了哪些書、看了哪些電影、和哪些人做了交流呢?這些時間的投入里,你可有些許收獲呢?留言區(qū)長期為你開放哦,期待你的分享。
上周分享,“你曾抱怨過哪些人和事”,不知道,這里面有沒有一條是——
“為什么自己做很多事的時候,都沒有人鼓勵和認可呢?”
以及,隨之而來的是,因為沒有鼓勵與認可,自己原本的激情滿滿逐漸也就消散了,然后,又回到了往日如水般平靜的生活?
想來,世間之人,十有八九皆是如此吧。
在繼續(xù)聊這個話題之前,先說說一些好像不怎么搭邊的話題吧。
想來看這篇分享的人,或多或少都玩兒過不少游戲吧,以王者榮耀或英雄聯(lián)盟為例——
每擊殺一個小兵,都會有對應的金錢和經(jīng)驗加成,到達一定量后,又會有等級的提升。
如此,你在游戲中的每個動作都會得到相應的反饋,所以,很多人沉迷其中。
我們把這種設(shè)計稱之為“反饋機制”。
基于此,還有不少書籍專門介紹呢。
于是,我們總是希望在生活中做的很多事情都能設(shè)計出各種“反饋機制”,以此來讓自己更好的知道做某事的進度,以及,更容易持續(xù)做某事。
一個有意思的例子就是,一次講課時,老師提到——
很多時候男生追女生之所以放棄,是因為自己不知道什么時候才算追到了,所以,長期沒反饋的結(jié)果是,很多人就此放棄了。
由此而來的良緣錯失已不知有幾多人了呢。
所以,好像沒有反饋機制的話,我們做很多事都不那么容易做下去呢?
可是,是否你我都曾意識到,我們做的很多事情,其實都無法得到反饋,我們并不知道,何時算是成功,何時算是失敗,彼此之間距離幾何。
想來,這也是我們很容易就放棄一件事的原因咯。
同樣有一句話,似乎無關(guān)主題——“我們聽了那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因為我們沒去做。
或者,我們做了,但沒有堅持做。
而沒有堅持的原因,仔細想一想,有多少次是因為,當我們踐行時,最開始的三分鐘熱度后,我們看不見前方的路,我們不知道自己離“成功”還有多遠的路要走,所以,我們畏懼,被未知所震懾住,就此止步。
這還不算什么,更有甚者,我們不僅自己放棄,不去做那些事,同樣的,還會阻止別人去踐行那些道理——言語上百般“勸告”,年輕人,我以過來人的經(jīng)驗告訴你,這條路行不通的。行動上也沒有任何的支持。他們希望用更多人的失敗、放棄,來一次次印證自己放棄是多么明智的選擇,畢竟,你看那么多人都放棄了吧。
而在此基礎(chǔ)上,更多人放棄,更多人成為“過來人”,更多人去阻止別人……
我還能再說什么呢,我早已無話可說。
但我還是有話要說——
你我都有未曾做到、放棄的一些事,如果,別人去做,如果,是你自己放棄的,而不是這件事本身不可行,那么,希望我們可以給后來人以鼓勵吧。
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