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頁的小冊子,用了三星期的時間,一邊讀,一邊做書摘,寫感想。今天下午讀完之后,合上書,居然有種想要流淚的沖動,讀書的過程就像一個睿智的姐姐和你促膝而談,手把手教你如何學會寫作,耐心且溫柔,讓你舍不得說再見。
如果早一點讀到這本書,小學暑假作業《我的暑假生活》會不會是另外一種場景,豐富多彩,更富童年樂趣?不再是扶老奶奶過馬路,又或者我在馬路上撿到了五分錢,然后把它交給警察叔叔手里邊這樣的學習雷鋒好榜樣的事情。而是和鄰居家的小哥哥小姐姐們一起去遠處挖地瓜,偷玉米烤來吃。盛夏的傍晚,知了還在樹上吱吱叫著,而我們一群孩子順著樹根到處尋找爬爬(山東方言,即知了在未蛻殼之前的狀態,可用來炸著吃)。又或者跟著小哥哥們去屋子后面那一片空地,拿著小鐵鏟,學《鐵道游擊隊》里一樣挖地道。這個暑假,有哭有鬧,還有肆無忌憚地大笑。
娜塔莉在書中寫過一句話,“讓寫作教會我們生活,讓生活教會我們寫作”。一直以來,以為寫作要么就像魯迅先生那樣的救人于靈魂,要么就像張愛玲先生那樣看破生活的犀利刻薄,要么就是金庸先生那樣的天馬星空……總之,這不是一般的普通的人就可以做的來的,它需要天賦,需要一種與生俱來的責任感。然而,讀了這本書之后,寫作更像是一種技能,一種人人都可以習得的技能。
很簡單,一支筆,幾張空白的紙,你就可以用來寫作。當然,這只是最基本的需求,想要更好地寫作,你還需要像跑步、繪畫那樣進行大量地練習。如果,你僅僅是每天規定自己寫一個小時,也是作用不大的,因為我們不能只是盲目地定期練習,盡責了事,而是要在練習的基礎上,你還需要專注。將自己全身心都投入到當前的寫作中,去感受周邊環境,去描述你當下的情境。
娜塔莉也曾在書中提到為什么她的這本書會被出版會暢銷,是因為在當今時代,每個人都想向別人表達自己,去講述自己的經歷,去講述自己的感受,或者也是與自己的對話,去記錄自己這一時這一世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在這個人人皆為自媒體的時代,一條簡短的說說也能成為向外界表達自己聲音的力量。何況,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被成為“地球村”時代呢?
通過閱讀這本小冊子,學到了很多,也并不僅僅是關于寫作的,很多時候,也是關于人生。在書中,作者常常寫到她的老師片桐禪師,她將禪修與書寫結合起來,通過寫作來進行心靈治療。這一點,覺得和魯迅先生不謀而合了。寫作,應該是一種樂趣,而非是一種任務。文中列舉的文字小游戲都被我一一記錄了下來,等著下期斬筆活動時用。
任何事情,只要投入全副心力,便是一趟孤獨的旅程。寫作,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