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是目前很流行的概念,極簡主義、極簡生活法則、極簡工作法則、極簡法則等,每個法則都有自己的核心觀點。
美國作家喬舒亞?菲爾茨?米也寫了一本《極簡主義》,可謂同名同姓,極簡主義從舍棄開始,終點是更有意義的人生。
而我們現在讀的這本《極簡主義》,是由英國時間管理專家弗格斯奧康奈爾所寫的勵志經典,其工作與生活理念風靡歐美。這本書最的核心是簡單,一切從簡,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不鉆牛角尖,旁觀者清,跳到圈外看問題會更清晰。
書中提出了七個理念:事情其實很簡單;弄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任何事情都有連續性;如果不去做永遠做不完;結果往往和預期不一樣; 明確界定事情的結果;學會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
作者通過提出問題、解說理念、理念應用、案例全分享、開始行動幾個方面,告訴我們如何開啟極簡生活,幫助我們用一個新的方式看世界,給我們一些靈感,幫助我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措施、新方法,用既簡單又快速的方法解決問題,以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將我們從繁雜、焦頭爛額及懵圈中解救出來。
以色列科學家艾利高德拉特說:“科學界最基本的信條”,說明萬事都是有規則的,現實沒有什么復雜的系統,事實其實很簡單。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用慣性思維去分析、處理問題,所以首先我們要改變的是思維方式,我們要做的就是避免復雜,追求簡單。
遇到問題時,我們只問簡單的問題,如:誰?什么內容?為什么?在哪?什么時候?怎么發生的?產生了什么結果? 其實真理往往很簡單,睿智并不意味著復雜。
以目標為導向,是解決問題最可靠的辦法。有個諺語說得好:“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駛向哪個港口,那么無論東南西北風,對你來說都是無所謂的。” 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么想要完成任務是困難的。
現實生活、工作中,我們經常拿到任務就趕緊去做,以為這就是所謂的不拖延,但我們做的有可能方向不對,那么所付出的積極努力都是白費。譬如有時我們寫文章,拿到老師布置的題目,我們就趕緊去寫,可回過頭再仔細審題,發現跑題了,得重寫。
所以拿到任務時,我們得先弄明白自己想干什么,并真正了解自己的目標,然后制定具體的目標、計劃。做一點計劃永遠比盲目嘗試要好得多,沒有計劃的盲干只會多走彎路,有時甚至是白費工夫。想到了就去做,可能吃力不討好。有計劃、有規則才是極簡主義。
當然有目標地去做,并不是讓我們走向另一個極端,拿到任務拖延著不做。現有的事情還沒完成,又有新任務了,讓事情堆積如山,這樣很容易惡性循環,事情變得永遠做不完,那我們將承受更大的壓力,能力也會受到挑戰。這時我們就要反思一下,為什么別人工作起來得心應手,活得很輕松、幸福,而我們經常忙得焦頭爛額,毫無幸福感而言。
如何將自己從繁雜的工作中解脫出來,我們需要極簡主義。
我們還要學會分解問題,當遇到復雜問題時,要學會將復雜問題分成各個小問題,然后各個擊破,以降低問題的復雜性,就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學會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每個人看待問題的角度都會不一樣,如果試著從別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也許會有不同的觀點和收獲,試試看吧。
言而總之,極簡主義的最重要的觀點還是一切從簡,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以達到從簡的目標。我要做的就是從當下開始,按照書中的內容,一點點,慢慢地打磨自己,讓自己提高效率,提升能力,用最簡單的方法完成最復雜的任務。生命不息,戰斗不止,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將成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