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整理,只是為了自己能有一個清爽的家,擺脫那些冗余的物品。
在整理的過程中,反而有意外的收獲。
衣服
整理衣服的時候發現:
1. 別人送的衣服,我當時覺得還蠻好看,但實際卻從沒穿過,或者會糾結于穿上好不好看
2. 純粹覺著劃算買的衣服
3. 買的時候有這種想法“實在不行可以送給妹妹”的衣服
4. 每年都收拾,但很少穿的衣服
5. 有些起球、走樣的衣服
以上這些類型的衣服都屬于“雞肋”型,并不會常穿,卻棄之可惜。偶爾穿上身,總會有各種不舒服的感覺。
比如,漂亮的連身裙卻有點短,而我實質上比較保守,穿上之后會一直關注裙長與走光的問題。比如,起球走樣的衣服,或是質地較為廉價的衣服,穿上之后,總會覺得大家都在關注自己,嘲笑自己的衣品。然后那一整天都很不舒服,注意力一直在自己的衣服上,最想做的事就是沖回家換衣服。這種情況真的讓人很尷尬。
開始整理后,這些類型是第一時間就決定要舍棄的。
尤其是其他人送的,雖說都是好好的,但終歸不是自己的風格。有時也會想著改變一下也不錯,可往往試穿之后會覺得跟自己原有的衣服各種不搭,還要重新花心思搭配,也就懶得穿了。
另外,不是經過自己精挑細選的東西,會覺得得來的比較容易,并不是很珍惜。
在整理衣服的過程中,也慢慢清楚了自己喜歡的衣服類型。我發現自己其實更喜歡風格簡潔、顏色清新的衣服。衣柜里這類衣服最多也最常穿。
衣服整理完成后,留下的心動的衣服大多屬于此類。衣服少了,穿衣服時的選擇反而多了,隨手拿一件,都是喜歡的。衣服風格統一,也容易搭配了。
現在再也不會問先生“我沒有衣服穿啦”或“這件衣服這樣搭配好看嗎”,話說先生很是松了一口氣,因為他超級怕回答我的這種問題(偷笑)。
買新衣服時,也有了明確的方向,那些很好看卻不是“我的菜”的衣服,我會欣賞,會試穿,卻不會真的下手買了。
這就是 “斷”的含義了。心中有了明確的判斷標準,就可以從源頭上控制新的東西進入自己的家。
洛辰,整理收納咨詢師,致力于中國家庭整理收納,提供上門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