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06
追求有我和生活無我
——小城散漫表達系列之“有我、無我”
火山
我對世界一直都好奇,這種好奇延伸到對所謂真理的追逐。雖然自己比較謹慎,但是內心的那團熱火卻是越來越旺;隨著年齡的增長,也隨著對社會面接觸的廣泛,我越來越知道自己需要遵循內心的召喚。
縱然是不免迎合社會的需求,但是我覺得最大的約束對象就是自己;當然,也知道最大鼓勵的對象也是自己。人做得正確,需要環境以及對大多數信息的準確分析。環境呈現的是,公共的游戲規則以及私人追求的欲望如何。人文領域是一個社會化的永恒話題,而且隨著時代的改變,其中的形式已經超出當初內容的框架描述。
網絡輿情、網絡水軍已經越來越有號召力和影響力,作為當初的互聯網創業者們,都無意地成為信息和信心的傳遞者。李彥宏告訴我們可以走直線,周宏偉告訴我們可以從技術微型創業,李開復告訴我們可以做一個創新工場平臺。現實找不到志同道合者時,網絡的廣為傳播超出了地域與時空的限制,當然也可以遠遠地拋離了過度管制的步伐。
作為一直伴隨互聯網論壇成長的我,幸虧大學曾經選修了計算機,一直保持對前沿信息的極大興趣,所以接納心態還算可以。可能就是因為這樣,回到了從化的生活現實,那種局促的無奈常常讓我失去了自己的力量;有時只是被生活牽著走,也被來往親密者牽著走。我一直不太敢明顯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力量,但是我發覺最終不能自己的時候,我還是爆發了自己的力量和看法。
當然,有人認為我會有點主觀,不過這些都是長期信息積累和演變的行為結果。我知道我并沒有超出這個時代的想象,只是我在當地算是顯得另類而已。我有時也擔心自己的另類,所以寫文章找自己的路口,逐漸升級在現實的出口。
當某一天,我發覺自己已經成為半自由者時,我不能再停留在原來的角色了。什么時候從一個獨立觀察者,成為一個構思嘗試踐行者,這是我要走的路。世上本來就沒有路,走得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至于我這條是屬于以前的文化路子,還是科學社會化之路子,暫時也分不清楚了。
其實,最終都是為了生活,順便升華一下自己,并且愿意主動融入社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