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里住久了,有時候會懷念小時候住在農村老家的時光,懷念過去用柴火燒水、大鍋做飯的情景,懷念那時家家戶戶煙囪里炊煙裊裊的景象。寧靜的小村莊彷佛是一幅寂靜的田園畫,柔情滿滿,煙火味兒十足。
那時我家每天起床最早的是我的奶奶,在我還沉醉在睡夢中的時候,她已經早早起床點起灶火,準備燒水做飯了,一年四季,從來沒有間斷過。或許受奶奶的影響,上小學的我也會早早的起床,每次到學校的時候都是班上前幾名。早晨步行去學校的時候,走在鄉村的小路上,看到每家每戶房屋的梁脊上盤旋的炊煙,自由散漫,無拘無束,彌漫在鄉村的上空,真的別有一番風味。
沉睡了一晚上的村莊彷佛隨著炊煙的升起而恢復了生氣,切菜聲、挑水聲、洗衣聲、雞鳴聲、狗叫聲、豬拱聲、鄰居們熱情的打招呼聲,回蕩在整個村莊里,氛圍一下子又熱鬧起來了。漸漸的,隨著朝陽越升越高,鄉村里的炊煙也逐漸隱沒在清晨的陽光之中,似有似無。
小時候的我有一大特殊愛好,可能很多年輕的朋友沒有經歷過,那就是喜歡在灶臺后面燒火。那時候我家燒火用的是一個長的鐵桿子,頂頭有個分叉兩邊的鉤子,可以將稻草慢慢的推進灶膛里,用起來不是很方便。而我喜歡用的是那種火剪,可以直接夾起很多稻草的那種,而鄰居家就有這種火剪,所以我經常跑到鄰居家幫他們家燒火。在燒火的時候,看著灶膛里跳動的火苗,聽著柴火劈里啪啦的聲音,感覺分在有趣。那真是一段很單純很天真的時光,至今回想起來都會啞然失笑。
每年家里為了攢夠燒火用的木柴,田地里的那些黃豆桿、棉花桿、稻草桿、蠶豆桿、還有一些從別處撿回來的木柴都被家里人不辭辛苦的運回來,緊緊的碼在一起,形成一個大的草垛。為了防止草垛被雨淋濕,爺爺還會用一張很大的油布蓋在上面,四個角用磚頭綁著,頂上再壓一些很重的東西,仿佛為草垛建起了一個牢不可破的家。有了這個安全的家,木草們再也不用擔心未來的風吹雨打。在鄉村里,你會看到每家屋前或者屋后都有一個這樣大草垛,它們是不可缺少的存在。有時我在想,屋頂上那冉冉升起的炊煙,應該就是這些木草們精彩生命綻放的最后呈現,它們在吱溜滾燙的余生里,完成了自己一生的宿命。
那時每到周末休息的時候,我喜歡和村里一幫年齡相仿的小孩子一起玩耍,玩泥巴、躲貓貓、捉知了、玩過家家、拍畫片……那些簡單有趣的小游戲極大的豐富了我們的童年生活。玩著玩著,偶爾就會忘了時間,但看到周邊有炊煙升起的時候,就知道飯點快到了。隨著飯菜的香味從窗戶里飄散出來,饑餓的感覺和內心的小饞蟲瞬間被引誘出來,壓根不用勞煩家里人出來叫喚我們,自己就會屁顛屁顛的往家跑,邊跑邊猜想奶奶在做什么好吃的飯菜,腦子里浮現的全是好吃的。
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家鄉已經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再也難見村莊上空炊煙裊裊的景象。隨著時代的發展,高科技的家用電器取代了大鍋大灶,但總感覺電飯煲里煮出的米飯沒有老家鐵鍋燒的香。或許源于內心對故鄉的懷念,源于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向往,那屢屢炊煙,始終牽絆著我們在外漂泊的魂魄。我想終有一日,如果我們老去,還會回到故鄉,回到那個炊煙四起的地方,沉醉在故鄉溫暖的懷抱里,守護這片我熱愛的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