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余秋雨先生的一篇散文《中華文化為何長壽?》,我對其歸結之因感概頗多:科舉制度。第一次聽說這幾個字眼是初中時候的歷史課:廢除八股文,自然對它第一印象也就不太好了。但深究下去,它確實是中華文化一個極為稱職的好幫手:它選拔地是各級社會管理人才,不分門庭的入選者通過豐沛的備考,應試資源入選的,而且他們誦讀的不是古奧經文,曠世玄學,隱士秘籍,而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用這些大道理去做縣令,太守,也基本上屬于我們現在說的“專業對口”。而且這么大規模的考試可以讓國家慎重考慮整個國家的文化選擇(儒家經典為主要考試范圍),備考者的初衷可能是個人前途,但這無疑也讓經典永顯青春血色,舉世無雙。這是從文化角度考慮的,從社會穩定層面分析,我們還會有新的感觸:我們知道,青年男子是社會上最容易產生焦躁動蕩的群體,科舉讓當時的這一群體大部分人成了很用功的備考人,甚至終身應試。這無疑較大程度上提高了社會安定的系數。反之社會穩定也有利于文明的延續。其次,科舉每隔三年提供大量管理人才,也可以保證文化的有效延續。科舉還是統一的標準,統一的機構完成統一的選拔,可以以文化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堵塞因地域大,方位多而造成的各地管理者自立格局,“分裂”的情況。雖說科舉后來限定了“八股”的模式,但其最終也只是篩選出能夠輔助中華文化發展的官員,所以大多數情況下是一種在刻板的格式中規矩行事,有所創新也不失前后左右的關系。若真讓那些隨性而不刻板的人成為管理層主力,那就難以延續文化了,無規矩不成方圓。
#悅讀養成計劃Day 5#
最后編輯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Extractor Object是有unapply方法的對象。apply方法像是構造函數,可以帶參數以及創建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