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書籍《讓問題到你為止》
作者愽恩.崔西被譽為世界級培訓大師,他的課程連續25年保持了全美最高銷售紀錄。
這本書講的是如何激發員工活力。里面的方法可以應用在個人成長上,教我們如何激發自己的潛能。
今天分享三個內容:獲得新第幾人、做積極歸因和制造勝利感。
1、獲得新身份
記得在初中,來了個矮矮個的班主任,因為人長的小個子又矮。班里有不少調皮搗蛋的男同學,根本不服管。但這個老師卻不慌不忙的。他挑了一個成績挺差,卻是那個搗蛋男生團的帶頭人當了學習委員。剛開始那男生挺抗拒,但老師天天疏導他,你是學習委員,成績不能太差,以后我給你補課。慢慢地,這男生不但成績上來了,還帶著那幫調皮孩子開始注重學習功課。
瀟灑姐王瀟曾分享自己的健身,別人問我為什么能堅持健身,想到我因肥胖會身體走形,變得難看,那些健身所有痛,就算不了什么。
當時并不知道,他們的做法叫獲得新身份。賦予自己某種身份,想象自己就是新媒體人,自己是學習委員,自己是個希望保持身材的人,想成為這樣的人,按照這種人的行為模式去做,做這類人常做的事。慢慢地,你也成為了這種人。這種激發潛能的方式是自我賦予的。就是你得不斷地自我激勵成為這樣的人,你就必須這樣做。
2、做積極歸因
積極歸因在于你相信什么,你就會成為什么。如果你的心態是積極的,想的是好的方面,那么事情就會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反之,則往相反的方向發展。
積極歸因,有點類似于安慰劑效應。
安慰劑在心理治療中很常見,一個人生病了,只要他相信他吃的是藥,知道自己正在被治療,會起到很大作用。在試驗中,有些被試服用安慰劑,便覺得自己好多了。
安慰劑效用非常強大,無論什么荒唐的療法,只要被一群人使用的話,總有一些人會樂于為它的效果做出見證。比如清晨頭部打擊療法這樣荒謬的東西,也一定會有人證明有用。
曾聽過吳伯凡老師分享一個故事,說中國某機構參加國際比賽,因為拿到的比賽標準陰差陽錯數字點標錯了。拿到比賽要求標準時,參賽隊都嚇傻了,原來國際標準這么高呢。但既然都要比賽了,就按個標準練吧,本來很難達到的標準,中國隊以這個標準進行比賽練習 ,最后比賽結果可想而知。
不為自己的人生設限,你的人生有無數可能。堅信自己,我可以我行,通過努力,你一定行。如果嘗試失敗,要么是方法不對,要么是不夠努力。如果方法與努力兼具,仍舊不行。你也只是暫時不行而已。
3、制造勝利感
王健林說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如說先掙一個億.
我們不是王健林,可我們也可以有小目標,比如做好一件件小事兒。
我們總是實現了一個又一個小目標,做成了一件又一件小事之后,才慢慢地接收更多更大的目標的。
正如剽悍一只貓曾分享,是什么讓他堅持一年約見100個人牛人,寫100篇讀后感的。貓叔淡淡地說,是甜頭,從嘗到的一點小甜頭開始,慢慢地這些甜頭產生了復利效應。這些甜頭象個大雪球似的越滾越大。
李笑來老師說在面試員工時有個標準,就是你是否曾經得過第一,是否持續得過第一。做好一件事,其實不難,難的是你持續地做,并持續地做好。比如想好要減肥要鍛煉,第一天躇躊滿志跑5公里,第二天累趴下了,就再也沒想起來跑了。如果我從一個小目標開始,慢慢地增加難度,相信你跑完三個月,已經到了不跑就舒服的程度了。
想要發揮你的潛能,激發你的小宇宙。從改變新身份、獲得積極歸因、制造勝利感,人的潛力是無限的,不要給自己的人生設限。你的潛力遠遠不止于如此,不止于你目前所取得成績。
通過書中的介紹的方法,充分發揮及挖掘你的潛力吧,你將來的成就,會讓你現在的你震驚到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