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讀《從課堂到課程》上編“從優秀走向卓越”
看到群里的老師做的閱讀筆記是那么的細致,條分縷析,一看明了。想想我在閱讀第一遍時,可能就是為了追求量的多,貪多而不深刻,過目即忘。我讀書有個壞毛病,買的新書舍不得在上勾劃一點筆跡,同時缺乏獨立思考能力。
“從優秀走何卓越”共分三講,分別是:一.走出職業生涯的洼地。二.專注力是優秀教師的原動力。三.專業閱讀和專業寫作。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用一曲線圖繪制出教師職業生涯發展的進程。確實,“教學的前五年,教學成果與教齡成正比”,我現在回顧我的職業高原期大概也是第九年,之后就逐漸走向衰敗,以致于教學中開始停滯不前甚至“吃老本”。一直到我現在換了一個新環境,兩年來感覺各方面都跟不上,甚至于覺得上不好一節課了,正因為面對困境才開始思變。
祖慶老師在教學初期也曾過了一段“白天稀里糊涂混日子,晚上精神抖擻打撲克”的日子,我讀時在旁邊備注:可能越早遇到挫折,可能內心越會想著改變。
記下了這樣的語句,“我的每一次跌倒都是有價值的,在跌倒的地方抓起一把沙子,緊緊握住,它們就有可能成為歲月蚌殼里的珍味。”
當然,我們還要找準方向,集中能量,行動起來。
毫無疑問,“專注力是優秀教師成長的原動力”。正因為,我不夠專注,就像那個挖井人一樣,一直“淺嘗輒止”,始終未掘到幸福的甘泉。
接下來,我就要在“專注地拜師,專注地閱讀,專注地做課程,專注地寫作”幾方面下功夫,特別是“閱讀”方面,真的迫切地感受自身能量不足,需要持續輸入,方可有所輸出。
“底蘊是從書堆里冒出來的”。沒有教師的專業閱讀,何談專業寫作?光在第三講中,我就有著深深的虛弱感,同時感嘆于祖慶老師的博覽群。
關于書中提到的那些名家名作,我將在實踐中慢慢涉獵,把“大量閱讀,癡迷寫作”踐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