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隆科技的CEO黃鼎隆根據自己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的3年經驗,分享了自己的三個武功秘籍:豬跑學,殺雞學,遛驢學。
閱讀本文之前,邀請你思考幾個問題:
人工智能領域有哪些知名的競賽?
這類競賽的目的和價值是什么?
PS:本身的所有的注釋為個人的補充或詮釋,不代表嘉賓的觀點。
嘉賓主要分享內容如下:
- 工智能領域過去十年最成功的PM
- 武功秘籍:豬跑學,殺雞學,遛驢學
1.誰是人工智能領域過去十年最成功的PM
假如你是18世紀的產品經理,出現了“蒸汽機”,你要看一看;
假如你是19世紀的產品經理,出現了“發電機”,你一定要看看;
假如你是20世紀的產品經理,出現了“計算機”,你一定要警覺了;
如今出現了“人工智能”,就跟之前的幾個時代一樣,你要放下手頭的事情,抬起頭了。
人工智能不是新的東西,已經幾十年了,而過去10年嘉賓認為最成功的產品經理就是李飛飛。
李飛飛是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和該校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因主導創立的 ImageNet 項目而在機器學習學界知名,加入了 Google 云計算部門(以下簡稱 Google Cloud)擔任首席科學家,在該部門旗下領導一個新成立的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 (AI/ML)研究團隊。
為什么嘉賓會覺得李飛飛是最成功的PM,因為她做了成了三件事情:
- 定義問題:讓你開發一個計算機系統,讓他去看一張圖片,讓他分辨這里面是貓是狗。
- 調動資源:聚合了大量的資源,爭取了大量的經費,匯集了全球最聰明的人才來一起解決問題。
- 解決問題:2012年深度學習,識別率提高了10%;2015年讓計算機的精準度超過了人類。
「ImageNet」斯坦福大學每年都會舉行一個比賽,邀請谷歌、微軟、百度等IT企業使用ImageNet——全球最大的圖像識別數據庫,測試他們的系統運行情況。每年一度的比賽也牽動著各大巨頭公司的心弦,過去幾年中,系統的圖像識別功能大大提高,出錯率僅為約5%(比人眼還低)。它的締造者就是斯坦福大學的李飛飛教授,下一步就是圖像理解,她開啟了Visual Genome(視覺基因組)計劃,要把語義和圖像結合起來,推動人工智能的進一步發展。
2. 嘉賓分享了自己的“武功秘籍”
豬跑學:沒吃過豬肉,還沒見豬跑?
人工智能只是一個基礎,就跟電力一樣,最重要對使用這個能力的行業精通。嘉賓介紹了自己的公司都做了哪些事情:
- 紡織:找面料很難,很難用語言去描述,提供這樣一個圖片匹配技術,跟行業的人對接。
- 家具:如果你想要找自己的家具,圖片去找柜子,桌子,椅子,盆栽。
- 陶瓷:拍一個杯子,找到這個杯子的生產工藝。
- 時尚:拍下自己的照片,通過衣服尋找到社區內同樣衣服的人穿搭建議。
- 搜圖:拍攝報紙的圖片,找到這個圖片的視頻。
殺雞學:殺雞就要用牛刀
在互聯網時代夠用就好,而在人工智能領域了就要用牛刀,用最強的技術解決一個小問題。
- 在互聯網里獲得數據,數據是不干凈的,里面有大量的噪音,很難用監督式的深度學習。
- 我們打造半監督學習方法,利用有噪聲的數據,進行深度學習訓練。
- 我們參加webvision取得了第一名,而且遠遠領先第二名,達到人眼識別的標準。
接棒 ImageNet 的 WebVision 競賽:難度更高,更貼近實用。WebVision 競賽由蘇黎世聯邦理工(ETH)、Google Research、卡耐基梅隆大學(CMU)等共同組織,被譽為接棒 ImageNet 的競賽。ImageNet 和 WebVision 皆專注于物體識別,使用相同的 1000 個物體類別進行識別競賽;但兩者數據的純度和平衡度有根本差異。
遛驢學:是驢是馬拉出來遛遛
在人工智能領域,很容易提出很酷炫的想法,我們每天都會收到了很多天馬行空的需求和想法,這里大部分都是不現實的,要不是技術達不到,要不是需求不夠硬。
- 要把產品真的做出來,拿到市場上去驗證。
- 對于技術邊界很清楚,但人工智能技術邊界推動的非常快,對于3到6個月之后技術到什么程度,要做一個預判。
分享后面部分都是介紹「碼隆科技」公司的一些獎項了,這里就不做太多的說明了,以上就是就整篇的內容分享,以及我的部分詮釋。
如果對你所有幫助,歡迎轉發給自己的小伙伴或朋友圈,來給予作者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