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原來此行是沒有洛帶的,星之前已經去過了。可我們想去看看龍泉驛,龍泉驛是中國水蜜桃之鄉,房產開發也叫得挺響,還有四川師范大學,于是乎,悠閑中想起了龍泉驛,既然去龍泉驛,沒來頭不選洛帶。
? ? ? ?相傳,洛帶因蜀漢后主劉禪的玉帶落入鎮旁八角井而稱名為“落帶”,后演變為“洛帶”。洛帶是個古鎮。古鎮這個玩意,近年興起,依托著旅游的新味,襯托著古鎮的舊味,新舊交融之間滿足著游客和方客之間的需求。周莊、烏鎮、甪直、西塘、婺源、宏村、黃龍溪、尖子、磧口……從南到北,歷史轉換,河水中蕩漾著,山石中嶙峋著,時間往往不青睞這些地方,讓他們差一點被歷史遺忘!這些個古鎮我們去了不少,各有特色吧,但有一個旅游心得小提示,就是一定要住一晚上,待第二天凌晨去看,散去了游人的繁躁、人流的熙攘,脫掉濃濃的商業氛圍,你會在煙波中、扁舟上、榕樹下、古店旁看到古人生活的影子,絕對是撞擊心靈的趕腳,仿佛你就是個文化人兒,會寫詩會作畫的騷客了!
? ? ? 洛帶這個古鎮與其他古鎮還有些不同。其他的古鎮展現的是當地古來的風土人情,是一個當地時間和空間的濃縮。但是洛帶不同,它仿佛和周邊和當地沒有關系,它的建筑、它的口音、甚至它的穿著都不能讓人聯想到當地的什么什么。這里,你會看到廣東的、湖北的、江西的、福建的等等地方有特色的東西,尤其是一座座聳立的各籍會館,紛紛錯落在那一條街上。不錯,洛帶鎮就是客家人人聚居之地,這些客家人大都是清朝前期“湖廣填四川”的大移民潮從福建等地遷徙而來。居住在鎮上的2萬多居民中,有90%以上的居民為客家人,至今仍講客家話,沿襲客家習俗,所以有人把洛帶稱為西蜀客家第一鎮。而洛帶就有了“客家名鎮、會館之鄉”的美稱。我們游洛帶,最后在街南看到一座圍屋可能就是印證吧(后來才知道,這個樓叫博客樓,又叫客家博物館,是2003年的產物,我們錯過了進去,遺憾)!洛帶就是一條主街,會館都在這條街上,江西的萬壽宮、湖廣的禹王宮、廣東的南華宮建筑得大氣磅礴,特別是南華宮,其風火墻建筑風格在四川絕無僅有,是迄今為止四川省乃至全國保存和維修得最好的會館之一,是清代留存至今最為雄偉的廣東會館
? ? ? ?我們游得匆匆,沒有住下。但是卻吃了,嘿嘿!有名的當然是客家傷心涼粉,可能是因為涼而傷心,擬或是辣吧,我們專門找了一家老婆婆開的店,嘗了兩碗,硬是好吃,卻一點都不傷心!要說傷心,可能就是回了內蒙再也吃不到了吧!另外的一碗紅糖涼糕也不錯,甜涼適宜。老婆婆特別熱情,還給我們介紹了街上其他的名吃,口福之欲大盛!老婆婆家掛的一副字寫得有意思“請攜帶好自己的隨身物品和女朋友哈!”她是在告訴人們,女朋友是身外之物嗎?接下來,又鉆入一家店,特色是煙熏油燙鵝,聽著就流哈喇子,來它半只,配上一缽青菜湯,葷素搭配,燙鵝色澤金黃、香味濃郁,鵝肉細膩滋潤,青菜鮮香脆嫩,直教人嘴角流油,胃內留湯。還沒完,挺著肚皮來到街上,滿耳朵的“天鵝蛋”“洛帶特色天鵝蛋”。嘗嘗唄,來一串,原來就是一串糯米蛋,用糖油包裹了。也許這個地方根本就沒見過天鵝蛋,憑空地想想吧,也許客家人的老家有天鵝,做個糯米天鵝蛋以表想念吧!不過味道還不錯。其他的特色什么鴨呀、粉呀等等,下次吧,本尊肚子滿滿,無福消遣了。
? ? ? ?洛帶一條街,不到一個小時就逛完,如果這樣走了,肯定不滿足,因為太小了,名氣卻有點大。于是找一條小巷子進去,卻發現一個與古鎮截然不同的區域。來洛帶前,功課沒有做好,古鎮有什么,哪兒是正門、怎么走都不知道,但是誤打誤撞卻還是來到了這個敢叫“中國藝庫”的地方。我們感興趣,是這里文藝范十足,還有一個“藝”字,尤其我,專檢一個繁體的大“兿”字前拍了合照。藝庫里面包括了藝術街區、文化院落、創意工坊、藝術展館、歌舞劇院、藝術會所、個性奢品酒店等,涵蓋了休閑旅游、文化教育、康養、會議、購物、餐飲等產業。有藝術感有現代氣息,相對古鎮較為靜怡,透著那么股子安逸勁兒。其中一個螞蟻爬樓和綠衣藍衣男守衛者的樓上雕塑很是奪人眼球。
? ? ? ?藝庫外面河對岸有一個建筑群,叫博客小鎮,融匯了川、閩、海、晉、徽五派建筑風格。我們去的時候,里面沒有多少人,只有個別的樓里看到有學生在聽課,還有幾個保潔工人來來往往,我們找一個遮陽傘底下坐下,就那么坐著,靜靜地呆會兒。這時單位來電,還坐在那里修改了一篇稿子。這個地方挺好,只是現代商業味道有點濃,開發商估計也沒有宣傳好,所以沒有什么人氣。不好的是蚊子太多,我把兩腿都貢獻了出去,可它們還是連我的胳膊也沒有放過。趕緊離開,蚊子多,說明這里有濕地。的確,這里有一處已經開發成旅游區的,叫洛水濕地。成都這塊地方,不缺的就是濕地,就是公園,時間有限,我們就沒有去,返程。
? ? ? 今年去贛州,第一次深刻領會客家文化。客家人,中華民族堅忍勤勞的代表,對我觸動很大。洛帶,沖擊我最厲害的,也是客家古鎮、客家人、客家文化和客家味道。歷史上兩次湖廣填四川,古蜀人已消亡殆盡,來到這里的客家人,演變了一些傳統,又融入了巴蜀大地,綿延生息,客家文化成為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何處是我家,處處皆我家,回望,一袋子鄉愁,向前,洛帶又是一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