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去北京海克斯康大學進行了為期三天的六西格瑪培訓,雖然全程是暈暈的,不過還是有很多點有一些觸動,我學的是最基礎的六西格瑪黃帶,不過老師還是拔高了一些,講了不少綠帶以及黑帶的工具和技術。個人最喜歡的是用Minitab 做數學模型分析,看正態分布的多變量因子,主要是概率統計學,各種形式的曲線,挺有意思的。
到底什么是六西格瑪呢?
很多人可能只知道是一個概率,3.4ppm,也就是百萬數量的產品有3.4pc的有質量問題,其實六西格瑪遠遠沒有這么簡單。
六西格瑪是一種改善企業質量流程管理的技術,以“零缺陷”的完美商業追求,帶動質量大幅提高、成本大幅度降低,最終實現財務成效的提升與企業競爭力的突破。
六西格瑪有一個流程邏輯叫做DMAIC。
·定義[Define]——辨認需改進的產品或過程,確定項目所需的資源。
·測量[Measure]——定義缺陷,收集此產品或過程的表現作底線,建立改進目標。
·分析[Analyze]——分析在測量階段所收集的數據,以確定一組按重要程度排列的影響質量的變量。
·改進[Improve]——優化解決方案,并確認該方案能夠滿足或超過項目質量改進目標。
·控制[Control]——確保過程改進一旦完成能繼續保持下去,而不會返回到先前的狀態。
作為西門子精益生產專家以及項目管理PMP,感覺六西格瑪DMAIC和精益PDCA以及項目管理的五大過程組,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還有一個比較大的收獲就是對于標準化又有了認識。
正如大野耐一所說:“沒有標準就沒有改善”。生產過程本身以及其管理過程必須首先由管理人員及設計工藝流程人員予以完全標準化后,工作團隊才有可能對其進行改善。這里的標準化是指對每個工作過程的每一個基本工作步驟的工作方式都要予以明確的規定,并使這一規定得到廣泛了解。
想要做好標準化,首先就是標準化的制定,也就是sop的制作;然后就是標準化的執行。
工藝工程師可以根據現有技術進行標準作業流程制定,并持續進行優化改善。標準化的執行需要多方面的配合,首先是員工認可,同時也要獲得管理人員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