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跟大家分享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的主人公是我朋友。一次朋友C向我訴苦,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那天正值周五,朋友老公在外地出差正要趕回來,上火車前給朋友打了電話說白天談了很久的客戶好累在車上要瞇一會回家再聯系她。朋友C早早的下了班經過海鮮市場買了她老公最喜歡吃的菜準備回去做一桌子菜款待他。
當她買好所有食材回到家以后發現時間還早,索性先將菜都洗好切好,就等晚點一起炒這樣也節省時間,當她把事情都做完了,看看時間,距離火車到站,再從車站到家怎么還得一個小時以上,為了防止菜涼了朋友決定過一個小時再開炒。趁著這個時間就到沙發上迷了一會,誰知道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一個小時過去了,當她聽到有人拿鑰匙開門的聲音才猛然驚醒,外面的天色已經黑了,正當她下意識的準備去開燈,那邊她老公已經打開了客廳的燈,很顯然他的臉色有些難看,又看向餐桌什么都沒有,接著他很生氣的將公文包丟向沙發并質問朋友是不是忘記他會回來了。
朋友忙起身解釋道:“我原本早早的下了班,去買了你最愛吃的菜,回來一通收拾發現時間還早又怕菜早早的燒好會涼了就想等你快到家的時候再開炒,實在不好意思多瞇了一會,我這就馬上去做飯”。
朋友的老公并不買帳,他對朋友咆哮道:我辛苦的在外面掙錢,回來前也早早給你打了電話,也跟你說了白天累了一天飯都沒有吃飽,我這回家一看燈都沒開,你說做好吃的給我誰信啊。
朋友再想解釋,她老公已經提起了包摔門而去和朋友們喝酒去了。
事后朋友很委屈,自己明明已經計劃好了,一面怪自己睡過了頭一面又責怪老公不相信自己。其實她們婚前還算幸福和諧的,偶爾的相聚看上去非常融洽,可是一旦在一起幾天就不行了,事實上朋友C的責任還是很大的,她從一開始就沒有樹立好她的第一次印象,記得第一次她邀請對方到家里吃飯就因為記錯了時間而大吵了一架,第一次做牛排因為不熟悉食材而半道改了別的品種,第一次約看電影買錯了日期...
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她會如此的粗線條,不過總體上她是一個很單純簡單的女孩,也因為如此他們還是結了婚,可是婚后的朝夕相處,她還是會各種粗線條,每次總是做出一些好心沒有好報的事情,她老公的反應總是不相信她,即使她一直努力再改變,比一開始好上許多倍但是只要出現一次類似的問題,她老公就能把過去的舊賬全部翻出來。她總說自己已經變得很多了變得夠好了,可是一旦出現類似的問題,對方仍是不問緣由都是錯錯錯。
第二個故事說說我自己。
既然說感情,那么除了愛情還有親情和友情,我就說說我家的事兒。
我媽出遠門前總會叮囑我很多事,大多數都是無關緊要的,但是一定需要我辦的就會重復很多遍的去說,就怕我記不住。
我呢,只要她一走我就感覺自由了,每天做好家里的事情就想著怎么玩,一開始還把事情記在心里,可是人一旦沒人管束就會肆無忌憚起來,內心又想著反正她沒那么快回來,只要等她回來之前給辦好就可以啦。
可是有一次我就給忘記了,臨近她回來的日子近了我總覺得有什么事情沒有去辦,可是我怎么都想不起來。后來媽媽回來了,問我事情可辦好了,我這才想起來,我剛想解釋我媽看我的表情就知道我給忘記了,我伸伸舌頭怕她會揍我,不好意思的站到一邊。
我媽說離家這段時間我把家都照顧的很好,事情忘了也不要緊,她相信我不是故意不去做的,還拿出給我帶的禮物。我看著媽媽,發現她是那么信任我,而我自己卻心存愧疚,因為貪玩而忘記了做事。
媽媽會這么輕松的原諒我并不單純因為我們是母女,而是她相信我不會刻意撒謊,還有她清楚的看到家里收拾的比她在家時候還好,所以她即便有氣也不會真的怪我。
我舉出上面兩個例子是什么意思呢,其實,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所留下的印象,多半就是在第一次見面、第一次相處、第一次共事上。
無論是哪種感情,愛情、親情、友情都是一樣的。
我之前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男方第一次帶女友回家見父母,男孩的父母為了款待未來兒媳婦細心的準備了一桌北方特色菜,因為男孩家在北方女孩屬于北漂。飯席上女孩大談南方菜與北方菜的差異,又著重把南方菜夸贊了一番,飯桌上男孩父母的臉色很不好看,他們認為這樣的女孩子不僅不懂得尊重別人的付出還不懂得尊重自己的家鄉文化,從那之后他們就對女孩心生芥蒂。
事后男孩把一切道理說給女孩聽了,女孩才恍然大悟發現自己做錯了,為了自己的幸福也為了男孩,沒幾天她就買好禮物上門道歉,可是男孩的父母說什么都是淡淡的,臉上連笑容都沒有。
后來他們結了婚,公婆還是不待見她,她一直做好媳婦的本分,說話做事都收斂很多,但是都沒有感動他們。其實,兩位老人真的是存心為難自己的兒媳嘛,看著她的變化她們不是不知道,但是第一印象決定了,當他們面對她的時候就會不自覺的想到第一次見面的場景。
有些小孩只要一犯錯誤家長不是打就是罵,為什么呢?小孩子調皮搗蛋不是很正常嘛,可是有些小事從小就沒有給父母留下什么好印象,比如聽說誰打架了就立馬想到自己的孩子,誰考試倒數又立馬想到自己的孩子。他們為什么會這些想,并不是他們不想自己的孩子好,而是下意識里就索定了目標。老師總是盯緊班里最調皮的學生,只要誰干了壞事就把某某某叫出來問一遍是不是他干的,這都是下意識里造成的。
人的大腦皮層最容易記住的是第一印象,不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它都是最容易讓人記住的,過后的種種,都是第一次印象的延伸,如果能夠一直保持良好就安然無事,如果一旦出現問題,人們的大腦就跟放電影一樣的篩選,很自然的記起第一印象是怎么回事。
面試的時候大家都會做足準備為的是給面試官一個好的印象,男女相親都會事先捯飭一番好給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為什么這些時候大家更愿意去重視呢,是因為害怕失敗,這種機會只有一次,所以希望能夠把握好,把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這就是利用第一印象的作用。
可是,面對其他的事情,很多人都會大而化之,例如父母和子女,他們會認為這是無法改變的關系,不需要去表現;例如男女朋友,他們會覺得已經在一起了就要自然的相處,不需要太講原則;例如老師和學生,他們會認為這是一個教與學的關系,不需要大談看法...
所以,父母嘴中經常大談別人家的孩子,孩子總是羨慕別人的父母;女方羨慕別的女人,男方羨慕別的男人;學生厭惡老師,老師體罰學生。
其實誰都離不開這樣的怪圈,每個人每做一件事,除了要考慮是否可行,更多的要考慮別人的感受,自己所做的事情會帶給別人什么印象,而這份印象會不會給自己的將來制造出麻煩。如果你什么都不想,一味的我行我素,做事不經大腦,做人沒有節制,別人第一次會坐下來禮貌的和你問好,不代表第二次還會。
而很多關系的維護會影響我們一輩子的幸福,例如婚姻、父母、子女、親人、朋友。這每一門都是一種學問,想要輕松下來前期就得努力打好關系基礎,這并不是虛假而是更真實,為了更好的相處,為了更和諧的氛圍,有智慧的一方總會提前做好準備并計算好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這樣的人才是睿智的人,才能掌握的生活的節奏,才能安穩的享受生活。
聰明的人,是不會輕易給別人留下壞印象的。因為,留下壞印象,你只需做一件事,而改變壞印象,有可能需要做一百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