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以史為鑒,可知興替。”穿越時空隧道,回顧、總結我國漫長的歷史,但凡太平盛世,都是一個經濟文化開放兼容的時代。
? ? ? 上師范時,我最喜歡聽歷史老師講唐朝史事。老師說唐朝是一個大氣的朝代。“唐朝在經歷唐太宗貞觀之治后,國力日漸興盛。唐高宗秉承貞觀遺風,開創了永徽之治的治世局面。這一局面在唐玄宗時達到鼎盛,后因安史之亂而衰落,但唐憲宗元和中興使國勢復振。這一時期政治開明,明賢輩出,藩鎮割據還未表面化。這時的唐朝國家統一,經濟繁榮,政治開明,文化發達,對外交流頻繁,社會充滿自信,不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期。”至今,歷史老師的這些話,仍如一首雋永的歌,在耳邊不停地回響。
? ? ? 正是在唐朝那樣開放的時代環境中,才使得唐朝無論在政治軍事上,還是經濟文化上,都領先于當時世界其他國家。特別是盛唐詩文,成了中華歷史上一顆最為璀璨的明珠。“這一時期,不但出現了詩仙李白和詩圣杜甫,還涌現出一大批才華橫溢的優秀詩人。許多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廣為傳誦的詩篇,便是在這一時期產生的。熱情洋溢、豪邁奔放、具有郁勃濃烈的浪漫氣質,是盛唐詩的主要特征;而即使是恬靜優美之作,也同樣是生氣彌滿、光彩熠熠的。這是時代賦予的特征。”古代文學老師講到唐朝這樣說。
? ? ? ? 清代中后期,中國封建社會開始衰落,這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快速崛起,國力遠超中國。開始覬覦遠在世界一端的中國,他們帶著勃勃野心,漂洋過海而來。咸豐十年,英法聯軍入侵,燒毀了我國最為輝煌的園林建筑——圓明園,也給我國的文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更是對世界文明的毀滅。這段歷史成了我們永遠無法抹去的恥辱。
? ? ? ? 歷史上的無數事實表明,一個貧窮落后、弱小的國家和民族,只能處于被壓迫、被剝削、被凌辱、被掠奪的地位。火燒圓明園的歷史則再次證明:國家貧窮、落后、軟弱就要挨打。到了清朝,封建社會已步入后期,疲態盡現,再加上政治、經濟、文化上的故步自封,落后是必然的,挨打也是無法避免的。
? ? ?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人總會在走頭無路中覺醒,亂世出英雄。民族生死存亡之際,最先覺醒的總是一批有理想、有見識、有魄力的人物,他們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梁啟超等人領導的戊戌變法,李鴻章等人領導的洋務運動,雖然最終以失敗告終,沒能挽救清政府的落后無能。但國人終究從以前的安樂窩中醒來。
? ? ? ? 1911年的辛亥革命徹底推翻了清政府的統治,直到1919年,以“愛國、民主、科學”為精神的“五四運動”爆發,更多的中人站起來,加入到為民族解放而斗爭的隊伍中。這一時期新文化運動轟轟烈烈,中國文化在這場運動中經歷了一次巨大的變革——白話文的出現。出現了一批以寫白化詩文為主的作家,他們在作品中抒發理想,鞭撻黑暗。開創了中國現代文學最為輝煌的時代,之后更出現了當代文學的繁榮。在這特殊的歷史時期,這大批的文人作家代表了特殊社會環境中大眾的生活、思想追求,他們渴望國家富強,民族復興,所以,他們在作品中大聲疾呼,喚醒民眾,他們擔起了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責任,為社會的發展,國民文化素質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 ? ?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新中國建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后,隨著國門的打開,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西方經濟、文化的沖擊,我國人民的思想認知又一次陷入了一個怪圈。絕大數中國人對金錢利益的追求占據了人生的主體。金錢本位帶來的后果就是文化道德的缺失,文人不再是純粹的文人,學校不再是純粹的學校。中國文化的發展在經濟增長、國力加強的同時,陷入了瓶頸期。很多很多的中國孩子很小就知道趙薇是誰,周杰倫是誰,卻不知道孔子、魯迅是誰。“嗚呼,哀哉!”中國的下一代,把自己最好的年華獻給了電視、手機。
? ? ? ? “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智則中國智。”一個真正的強國必定是一個文化強國。窮則思變,近幾年,我國把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作為學校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一。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我的中華驕傲”,就在撒貝寧和董卿亦端莊亦活潑的主持中如畫卷一班展開,畫卷上跳動的是中華文化最動聽的音符:漢字、古詩詞、琴棋書畫、武術……其中最令我們感動慚愧的是“漢字叔叔”對中國漢字的癡迷,因為被漢字的魅力吸引,就放棄原本優渥的生活,把自己此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漢字的研究中去。他的故事給我們每一位中國人敲響了警鐘。
? ? ? 王寧教授講述致力于研究漢字六十余年的故事,帶領我們領略漢字的魅力。追根溯源,鑒古至今,只有更好地認識過去,才能更好地擁抱未來。?
? ? ? 中華武術博大精深,一招一式都透露著民族的浩然正氣。武術傳承與發展,走過了幾千年的風雨歷程,成為維系這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魂、和承載中華兒女基因構成的魄、武術已經成為了中國文化的符號。
? ? ? ? 第四節課“文以載道”帶領大家學習古典文化之美,許淵沖老人將詩詞翻譯成外語,使西方世界領略到中國詩詞獨特的魅力。他將“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作為理想和追求,讓驕傲的中華文化走出國門。
? ? ? 五節課“絲綢新路” 記錄著中華民族一步一步走來的輝煌歷史,講述了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堅定腳步。每一位中華兒女都應當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共同開辟未來。
? ? ? ? 更令人大開眼界的是機器人與人類的棋盤博弈,鋼琴對決。
? ? ? ?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除了弘揚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外,還奏響了時代的強音。21世紀,我們要以新的態度看待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不保護,不傳承,她終究會消失;去發揚;去創造,她才會歷久彌新,演繹成永恒的驕傲。
? ? ? ? 一帶一路,引領經濟發展,更引領文化發展。文化鑄就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不滅,靈魂不朽,民族的復興一定能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