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憑箜篌引
李賀[1]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2]
江娥啼竹素女[3]愁,李憑中國[4]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5]
女蝸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6]
夢入神山教神嫗[7],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zhì)[8]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9]。
注釋
[1]李賀:字長吉,因居住在福昌的昌谷,世稱李昌谷。他的詩作多是樂府歌行,追求新奇詭異,他的詩也因此被稱為“鬼仙之詞”。李賀想象力豐富,筆意縱橫,詞采瑰麗,或幽俏冷艷,或雄深俊偉。箜篌:樂器名。用在這里表示一種詩體,即詠箜篌的詩。
[2]吳絲:江浙一帶產(chǎn)的一種蠶絲,可以用來做箜篌的弦。蜀桐:蜀地的桐木,適合做箜篌的器身。張:樂器的上弦,這里是彈奏的意思。空山凝云頹不流:意思是空山的白云因為聽到箜篌演奏的曲子都被吸引住了,凝滯著不再飄動。
[3]江娥:也作“湘娥”,指的是舜帝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傳說,舜死在蒼梧之野時,二妃一路緊追,到的時候舜還是死了。她們的眼淚灑在湘江竹子上,就有了以后的湘妃竹。素女:神話中的女神,善于鼓瑟。
[4]中國:此處指當(dāng)時的國都長安。
[5]十二門:指長安城周圍的十二個門。二十三:箜篌有二十三根弦。紫皇:道教尊奉的天帝。
[6]煉石補天:古神話中的故事,共工與顓頊爭奪帝位,盛怒下的共工頭撞不周山,撞破了西北處的天,女蝸煉五色飛石把天補好。逗:這里是引發(fā)的意思。
[7]神嫗:傳說在永嘉年間(晉懷帝年號),有一個叫成夫人的神女出現(xiàn)在兗州,這個神女不僅善舞,還會彈箜篌。
[8]吳質(zhì):即吳剛,古代神話中,吳剛學(xué)仙修道時犯了錯誤,受到懲罰,必須在月宮中不停地砍伐桂樹。這一句是吳剛在伐樹時聽箜篌聲入了神,連去睡覺都忘了。
[9]露腳:指正在落下的露水。寒兔:神話傳說中的玉兔,在月宮搗藥。這里指演奏結(jié)束時,已經(jīng)下露水了,時間不知不覺已經(jīng)到了后半夜。
賞析
詩人在第一、第二句交代了箜篌的做法,并描述了箜篌驚人的樂聲,可以使云“凝滯”。第三、第四句在點出演奏的人是李憑之前,也進一步說出了箜篌聲聽來使人哀愁。
第五、第六兩句是以“昆山玉”、“鳳凰叫”、“芙蓉泣”、“香蘭笑”來比喻樂聲。以“昆山”的姿態(tài)來形容樂聲的凝重;以“鳳凰”的鳴叫形容樂聲的高亢;以“芙蓉”流淚形容樂聲的哀切;以“香蘭笑”形容樂聲的活潑動聽。“芙蓉泣露香蘭笑”用詞極為精巧,用花來形容樂聲也極為少見,這樣的比喻就把樂聲寫活了,讓我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下面的八句幾乎句句引用了古神話故事,一方面說明詩人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也使這首詩增加了可讀性,引起讀者對樂聲如何感人的思考。
全詩沒有一處正面評價李憑的箜篌談得如何,但全篇所用的多種手法和比喻全部都在描寫箜篌的聲音。詩人憑借豐富的想象力,將自己對于箜篌聲的抽象感覺轉(zhuǎn)化成具體的物象,使之可見可感,構(gòu)成令人賞心悅目的境界。